首页> 中文学位 >油用牡丹丰产栽培的生理学基础研究
【6h】

油用牡丹丰产栽培的生理学基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表

目录

第1章 综述

1.1 牡丹资源概述

1.2 油用牡丹研究进展

1.3 木本油料作物丰产栽培研究现状

1.4 林木幼林抚育及水肥调控研究

1.5 油料作物种籽产量品质调控研究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2章 种苗规格与生根剂处理对‘凤丹白’牡丹造林效果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第3章 移栽时期对‘凤丹白’牡丹造林效果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水肥耦合对‘凤丹白’幼林生长的调控效应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第5章 有机肥对‘凤丹白’牡丹成龄林种籽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I 部分试验照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凤丹白’牡丹3年生种苗和定植3年的‘凤丹白’牡丹成龄林为试验材料,从种苗移栽、幼林抚育和成龄林种子产量及品质调控三个方面,研究了相关丰产栽培措施的生理学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结果如下:
  (1)种苗规格和生根剂处理均影响‘凤丹白’牡丹移栽造林效果。较大规格种苗(地径0.70~1.05 cm)移栽后成活率显著提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大于小规格种苗(地径0.45~0.50 cm),牡丹叶片衰老期叶片抗性亦随种苗规格增大而显著增强,叶片功能期延长;生根剂处理显著促进‘凤丹白’牡丹种苗根系恢复与建成,增加新根生物量,且促进效果与处理时间呈量效关系;生根剂对种苗地上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叶片发育,叶量、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大,叶片衰老期抗性亦得以提高。
  (2)适时移栽等移栽措施对‘凤丹白’牡丹造林效果有明显影响。移栽期影响‘凤丹白’牡丹造林效果的原因在于气温、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移栽后土壤积温影响新根木质化和根系活力。木质化新根数量与移栽期气温、20cm土壤湿度和移栽后>10℃积温显著正相关,与20cm土壤温移栽期温度和栽后20d平均温度极显著正相关。适时移栽能促进牡丹根系与叶片的形态建成,与过早或过晚移栽相比,种苗根系活力提高,新根生物量、木质化新根生物量增加。叶面积和叶片厚度增大,单株生物量增加了46.00%。根据单株生物量的大小,将‘凤丹白’牡丹移栽时期划分为最适移栽时期:气温15~20℃(9月中旬~10月中旬)、适宜移栽期:气温不高于25℃且不低于10℃(8月底~9月中旬、10月底~11月中旬)和较不适宜移栽期:气温高于25℃或低于10℃(早于8月底或晚于11月中旬)。
  (3)水分与有机肥在调控牡丹幼林营养体建成、同化能力及植株生物产量等方面存在耦合效应。干旱条件下,仅低水平(100kg/667m2)有机肥处理牡丹植株生长略优于对照,其它水平均表现出抑制效应。而灌溉能促进有机肥肥效的发挥,除高水平(500kg/667m2)施肥处理外,其它水平均不同程度促进牡丹幼林生长,中等施肥量(200-300kg/667m2)肥效表现最佳。水肥调控了牡丹叶片发育,一定程度增大了叶面积,明显增大了比叶质量,增加了绿叶期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亦增强了叶片衰老期抗性和 N、P、K积累,延缓了光合衰退,使叶片功能期延长。
  (4)中等水平(200~300kg/667m2)有机肥使牡丹单株结果数有所提高,并促进了蓇葖果和籽粒的发育,增加单果籽粒数,使籽粒产量增加23.29%~26.00%;有机肥的增产效应可能与其促进植株 N、P、K吸收,增强牡丹同化能力和提高叶片抗性有关。中等水平的有机肥增加了牡丹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延缓叶片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适宜水平的有机肥提高了牡丹籽粒营养品质,籽粒蛋白质、粗脂肪和 VE含量均显著增加,但对油脂脂肪酸组分影响不明显。水平适当的有机肥对牡丹籽粒重金属含量影响不大,籽粒 Pb、As、Cd、Cu含量均未超出我国食品中重金属限量卫生标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