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孟子“仁政”思想研究
【6h】

孟子“仁政”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孟子“仁政”思想溯源

第一节 周初民本思想

第二节 孔子的仁学思想

第二章 孟子“仁政”思想创发

第一节 孟子“仁政”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孟子“仁政”思想的心性论基础

第三章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以民为本,与民同乐

第二节 尊贤使能,能者在职

第三节 制民之产,农商并重

第四节 轻徭薄赋,使民以时

第五节 教化成德,移风易俗

第四章 孟子“仁政”思想的历史评价

第一节 孟子“仁政”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第二节 孟子“仁政”思想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孟子“仁政”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经历几千年的时光磨砺,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辉。“仁政”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治国安邦、统一天下的实践活动中的智慧和卓识。
  首先对孟子“仁政”思想进行追根溯源,深入探讨周初民本思想、孔子仁学的发明以及二者的发展理路和主要内容。接着对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研究,努力探求孟子“仁政”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孟子的心性论是其“仁政”思想形成的哲学根据。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注重心上认取,主张“求其放心”、“不失本心”,就可以由“善教”而至于“善政”。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在政治方面,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认为国君应当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民同忧,与民同乐。另外,孟子倡导贤人政治,重视贤才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他呼吁统治者重视士人阶层的培养与选拔,让贤士们参与国家的管理,保证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在经济领域,孟子提出“制民之产”,实行井田制,不仅能够满足国家的赋税需求,也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另外,孟子还倡导轻徭薄赋,使民以时,从而保证百姓生活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此外,孟子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主张“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要求统治者率先垂范,修身养德,同时加强对百姓的教育,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通过对孟子“仁政”思想的深入研究,我们在肯定其进步性的同时,也能清楚地认识到孟子“仁政”思想自身的局限性。
  孟子于两千多年前提出“仁政”学说,后学对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足见其自身的思想魅力。孟子的主张虽然在当时未得到各诸侯国君的认可或采纳,但其民本理论、德治主张等政治思想依然能够为后世乃至当今社会提供极大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