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死亡教育理念探——由“死”观“生”的教育思索
【6h】

死亡教育理念探——由“死”观“生”的教育思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生死互渗:中西方终极视阈的交融

(一)“生死一体”—中国传统哲学的死亡认知

(二)让生命向死亡开放—西方哲学死亡认识的历史发展

二、直面死亡:超越性存在之人的本真诉求

(一)死亡意识:关涉人的全部生命价值

1.对死亡的惊诧期

2.对死亡的“渴望期”

3.对死亡的漠然期

4.对死亡的直面期

(二)死亡恐惧:令生命透明之“畏”

1.死亡恐惧的理性与非理性之争

2.死亡恐惧的“畏”与“怕”

3.死亡恐惧唤醒人的悲剧意识

(三)死亡超越:开启生命自由之门

1.直面死亡的承担

2.意义与价值的选择

3.面向死亡的自由

三、死亡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死亡教育”释义

1.“死亡教育”:突出禁忌之围

2.“死亡教育”正名:由“死”观“生”

3.“死亡教育”旨归:生命品质的提高

(二)直视我国死亡教育

1.我国死亡教育严重滞后

2.我国青少年“死亡品质”较低

(三)死亡教育的终极关怀

1.死亡意识的强化

2.意义世界的建立

3.死亡悲剧意识的形成

4.超越死亡意识的树立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我国,“死亡教育”严重滞后。由于民族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诸种原因,特别是在乐感文化的熏陶下,所形成的以凡事勿求“圆满”、“十全十美”的价值取向为特点的国民心态,使得人们至今仍对“死”字深恶痛绝、讳莫如深。文选择以思辨为主的研究方法,着重对“死亡教育”在理念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索与澄清。文章分别对中西方哲学的“死亡”认知进行梳理,形成“生死互渗”的生死观;以海德格尔“向死亡存在”死亡观为理论基础,从死亡意识、死亡恐惧和死亡超越三个方面解读“死亡”,阐释了“合理合意”的死亡观;从对死亡教育的概念释义、现状分析以及死亡教育的终极关怀三个方面廓清了“死亡教育”的理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