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宋花鸟画演变与美学意境之拓展
【6h】

两宋花鸟画演变与美学意境之拓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序言

第一章黄徐体异 天下二分——宋初花鸟画美学品格的奠定

第二章图真花鸟 院体风范——北宋中晚期对写生的推重

第三章尺寸之景 不让长图——南宋院体花鸟的独特魅力

第四章水墨素玄 天地渐宽——两宋文人意笔花鸟的初兴

结论

备注: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两宋时期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史上的杰出代表。这个时期的花鸟画不仅在工笔写实与水墨写意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开始了中国花鸟画历史中,由以宫廷写实为主的花鸟画面貌,转向以文人写意为主的花鸟画格局。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中国花鸟画整体风格更加明显地加速走向写意化。中国花鸟画风格面貌的发展方向及美学品格也随之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花鸟画的功能就由原来的较为客观地描摹客观物象转向了抒发画家个人的主观情感。中国花鸟画作为艺术的本质也因此而更加凸显。这些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中国花鸟画发展内在的自律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特定时期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合力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对于中国绘画的风格来说,向来有工笔和意笔之分。在研究两宋花鸟画的演进上,我同样采用研究工笔写实与墨笔写意两条不同风格道路的方法。一条是发轫于唐及五代,至两宋时期花鸟画写实面貌的逐步拓进,达到顶峰,然后渐式衰微的道路;另外一条道路则是文人意笔花鸟画在唐及前朝的孕育,之后至五代与两宋时期的不断壮大、充实。把两宋花鸟画分为工笔写实与墨笔写意两条道路进行研究有利于把中国花鸟画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进行有效的简化、梳理,使我们更容易理清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但是在两宋花鸟画发展的实际过程中,这两条道路往往交织在一起,甚至有些花鸟画家对两种风格都很擅长并有两种风格的作品存世。所以,在某些时候,这两种道路往往是纠缠在一起的。但是,从客观情况上看,把两宋花鸟画大致分为这两种道路进行分析还是可行且相当合理的,因此也就有这样做的必要。 依这种方法着手进行研究之前,首先需要解释一种现象,那就是中国花鸟画写实之路大都由宫廷画家所演绎,而写意之路则大多由文人们所谱写。这并不是说宫廷画家们就远离于写意之风,文人画家们就与写实之风毫无瓜葛,毕竟在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绘画思潮、风格或流派都处于不断碰撞与交流之中。但这两个群体分别对这两种风格演进之贡献终究有着主次差别,所以我在研究的过程中,自然区别对待。 在中国花鸟画写实风格的推进中,无疑地,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宫廷绘画在其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被赋于政治宣教功能的宫廷花鸟画必然要求作品内容上的积极向上和风格的写实性。由于中国宫廷花鸟画极其注重政治与伦理上的宣教作用,而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在宣教内容上无不极推重儒家思想,因此,宫廷花鸟画无论在表现内容上还是在绘画的指导思想上必然以儒家理论为标尺,在绘画题材及画面表现上则体现出对儒家某些规矩的遵循。 而非宫廷画家则相反,由于他们这个群体主要以文人为主,而且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在恬淡自适的生活之余,把绘画作为放达心性的手段,这些人或根本不求闻达于世,或看透官场的尔虞我诈后退隐江湖,在人生态度和绘画思想上也就必然透露着道家的处世思想,画面上也往往能直抒胸臆,突破藩篱而自成一家。因此,中国花鸟画在他们的推动下,出现了写意化的自由道路。 中国花鸟画的美学意境,随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随着绘画技法及思想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在逐渐地、不断地被开拓和发展着。在两宋花鸟画中,技法之美,画面之美,乃至蕴含于画面之中的画家人格之美,都在拓展着中国花鸟画新的美学意境,这些美学品格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花鸟画存在的永恒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