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期货市场结算体系问题研究
【6h】

中国期货市场结算体系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及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文章架构和创新点

2我国期货市场结算机构的设立

2.1期货市场结算机构的功能与分类

2.2我国期货市场结算结构现状及其弊端

2.3我国期货市场统一结算的可行性分析

2.3.1统一结算的优点

2.3.2我国期货市场统一结算的可行性分析

2.4我国期货市场结算体系改革的制约因素分析

小结

3我国期货市场的结算会员制

3.1结算会员制综述

3.1.1结算会员制及其优点

3.1.2结算会员制的风险控制

3.1.3结算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3.2结算会员制创新路径分析

3.3我国实行结算会员制的问题与对策

3.3.1我国实行结算会员制的制度约束

3.3.2我国实行结算会员制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小结

4我国期货市场结算中的保证金制度

4.1我国期货市场保证金制度现状

4.1.1我国期货保证金和国际期货市场的比较

4.1.2我国期货保证金水平检验

4.2我国期货市场引进动态保证金系统(SPAN)的可行性分析

4.2.1动态保证金系统TIMS和SPAN介绍

4.2.2我国期货市场引进SPAN的可行性分析

4.3引进SPAN的困难因素和建议

4.3.1引进SPAN的困难因素分析

4.3.2对于引进SPAN的建议

小结

5总结

5.1中国期货市场结算体系问题研究总结

5.2中国期货市场结算体系的展望

5.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文章

后记

展开▼

摘要

中国期货市场成立早期,由于对期货的功能、风险认识不足,法规监管严重带后,市场一度陷入了无序状态,此后国务院对期货市场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将交易所数目从50家减少至3家,建立了适用于期货市场的监管法规。为了防范系统风险,国家针对期货结算环节采取了交易编码制度、传统保证金制度等一系列严格措施,形成了以控制风险为主要原则的期货结算体系。由于忽视了市场效率,随之期货市场步入低潮,1998年全国期货交易量萎缩至5400万手,交易额为1.6万亿元。经历了早期的清理整顿以后,从2001年中国期货市场逐渐复苏,期货法规与风险监控逐步规范和完善,交易品种和交易量逐年增多。2006年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额创21万亿元历史新高,全年累计成交量达4.49亿手。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现行结算体系的安全隐患和对市场效率的制约逐渐暴露出来,人们对期货结算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鉴于此我认为有必要对中国期货市场结算体系问题加以研究,以促进我国期货市场更好更快的发展。 期货市场的结算体系主要功能是防范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解决好结算结构设立、结算会员制和保证金制度问题正是防范这三方面风险的关键。因为合理的结算结构设立模式有利于交易所更好的发挥监管职能,从而更好的防范市场风险;实行结算会员制有利于防范市场的信用风险;对保证金制度加以改革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同时这三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他们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期货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本文从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出发,以电国期货期货市场结算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目前期货市场结算体系的缺陷,借鉴国外期货市场的成功经验,从安全和效率两个角度针对中国期货市场结算体系中存在的结算机构设立、结算会员制和保证金制度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系统论证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有效建议。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国内外期货市场结算体系研究的一般理论和成果以及最新动向,结合我国期货市场的制度现状,构建适合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结算体系。本文共5章,3万字左右。 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思路、创新点等内容; 第二章对我国期货市场结算机构设立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分析目前交易所内设结算部门的风险隐患和对市场效率的制约,论证了统一结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章对结算会员制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期货市场的制度现状,针对阻碍结算会员制实施的交易编码制度和实行结算会员制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四章对我国期货市场的保证金制度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期货市场常用的动态保证金系统SPAN,论证了我国引进动态保证金系统SPAN的可行性,并对引进SPAN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五章总结部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做了一下梳理,随后对我国期货市场结算体系未来作出自己的展望,最后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