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传统武术桩功的价值与作用
【6h】

论传统武术桩功的价值与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1.1选题目的

1.1.2选题意义

1.2相关文献综述

1.2.1对传统武术桩功健身价值的研究

1.2.2对传统武术桩功技击价值的研究

1.2.3对传统武术桩功医疗价值的研究

1.2.4对传统武术桩功其它价值的研究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专家访谈法

2.2.3分析比较法

2.2.4逻辑归纳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传统武术桩功概论

3.1.1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

3.1.2传统武术桩功的分类

3.1.3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

3.1.4不同拳种桩功的联系

3.2传统武术桩功文化的形成

3.2.1传统武术桩功的文化根源

3.2.2传统武术桩功的产生

3.2.3传统武术桩功的发展

3.3传统武术桩功的现代价值

3.3.1传统武术桩功的技击价值

3.3.2传统武术桩功的修身价值

3.3.3传统武术桩功的医疗价值

3.3.4传统武术桩功的娱乐价值

3.4传统武术桩功在现代武术中的特殊作用

3.4.1传统武术桩功在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训练中的特殊作用

3.4.2传统武术桩功在武术功力大赛规定项目中的特殊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5致谢

6注释

7参考文献

8附录:国内专家、学者、民间拳师访谈提纲

9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武术即将走向世界,普及全球的过程中,无论从文化的角度、民族特性的角度,还是从武术自身完善发展的角度考虑,都应该重视桩功的训练。武术的功法运动离不开桩功,武术的套路运动离不开桩功,武术的格斗运动同样离不开桩功,中华武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保留自身特色的发展和创新不应脱离传统武术桩功的支撑。本文旨在对传统武术桩功进行再认识,分析其技击价值、修身价值、医疗价值、娱乐价值,并阐释其在现代武术中的特殊作用,同时,为巩固武术的多元价值功能,丰富武术的运动形式,拓展武术的练习人群,避免当代武术的发展因脱离桩功训练而弱化民族文化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以少林拳桩功、形意拳桩功、太极拳桩功、八卦掌桩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专家访谈法、分析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并得出结论如下: (1)桩功的概念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桩功是武术内功中静功的站功,广义的桩功泛指各种武术内功的锻炼功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传统武术桩功按拳种、运动特点和练习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拳种的桩功虽然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不同,但其内在的要求是相同的,如:曲直、松紧、呼吸、动静、意念等。 (2)武术桩功的文化根源是古代的导引、吐纳和内功等养生之术。传统武术桩功伴随着传统武术内功的产生而产生,继而又伴随着传统武术的发展而发展,影响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和演变,使武术运动的的民族性和文化性更加显著。 (3)传统武术桩功具有稳固下盘增加腿力、提高技击心理和脑力、增强身体抗击力以及培养身体“整劲”的技击价值;传统武术桩功具有健身、修心、修德以及益智等修身的价值;传统武术桩功具有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运动、泌尿等系统疾病的医疗价值;传统武术桩功具有自娱自乐的娱乐价值。 (4)传统武术桩功在现代武术中具有增强竞技武术内外兼修性、练养结合性、训练形式和训练方法的民族性、文化性的特殊作用。 由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在传统武术走向世界,为全人类健康服务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武术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充分、完整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这些继承不仅仅是运动的表现形式,还应该包括传统的训练形式。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分类以及不同传统武术拳种桩功或桩功与桩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认识,传统武术桩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我们更进一步揭示其理论原理。传统武术桩功的技击价值、修身价值、医疗价值以及娱乐价值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地研究,传统武术桩功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也有待我们进行挖掘、整理、分析和探索。无论是从中华武术“内外兼修”的角度、“练养结合”的角度,还是从增强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的角度考虑,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散打以及功法运动的发展都不应该忽视传统武术桩功的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段廷进;

  •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大学;
  • 学科 民族传统体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栗胜夫;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拳术;
  •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桩功; 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