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间文化时空数据库设计及文化地图系统研究
【6h】

民间文化时空数据库设计及文化地图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2.1研究内容

1.2.2研究意义

1.3论文章节结构

第二章文献回顾

2.1文化研究回顾

2.1.1历史文化地理研究

2.1.2民间文化保护研究

2.1.3文化数据库研究

2.1.4文化地图研究

2.2相关技术进展

2.2.1 GIS时空数据模型

2.2.2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研究方法

3.1理论与技术基础

3.2设计方法

3.3软件开发工具

3.4技术路线

第四章民间文化特征分析

4.1民间文化的空间特征

4.1.1民间文化与地理空间环境的关系

4.1.2民间文化的地理空间表征

4.2民间文化的时间特征

4.2.1民间文化与时间的关系

4.2.2民间文化的时间表征

4.3民间文化现象的特征

第五章民间文化时空数据库设计

5.1民间文化时空数据模型

5.1.1模型中时空数据的组织

5.1.2模型中多媒体信息数据的组织

5.1.3模型中民间文化数据的组织

5.2基于Geodatabase的民间文化时空数据库设计

5.2.1 Geodatabase

5.2.2民间文化时空数据库设计

5.2.3庙会文化时空数据库的实现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基于WebGIS的文化地图研究

6.1设计原则

6.2设计目标

6.3体系结构设计

6.4功能设计

6.5文化地图实现的主要功能

6.5.1数据添加功能

6.5.2用户查询功能

6.5.3文化信息浏览功能

6.5.4制图输出功能

6.5.5空间分析功能

6.5.6用户添加功能

6.5.7用户交流功能

6.6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现代文明的扩张,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不断受到冲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民间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历史的遗存,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珍贵材料,具有极高的价值。当前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借助最新的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尝试从地理空间的角度,运用文化空间整合的思想和文化生态的理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整理民间文化资源,建立民间文化时空数据库;并利用互联网实现民间文化地图发布和民间文化资源的网络浏览、传承、普查以及协同研究。 针对当前民间文化资料整理的局限性,用文化生态的理念分析了民间文化的特征,引入GIS技术,运用文化空间整合的思想设计民间文化时空数据模型,建立多媒体数据库,对民间文化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检索和利用。同时设计了一个对象一关系型民间文化时空数据模型,并在ArcGIS9.0软件的支持下,利用VB和ArcObjects技术开发了一个基于Geodatabase的河南庙会文化数据库,基本实现了对民间文化的时空数据存储、管理、查询和浏览。考虑到民间文化的大众性,设计了一个基于WebGIS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文化地图,实现了民间文化的查询、浏览功能,对民间文化进行网络传播。并根据协同式GIS思想,提供一个开放式的用户添加功能,让用户可以在文化地图上编辑或者是添加对象。 案例研究表明: (1)利用GIS技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对民间文化进行整合组织,能够弥补以往对民间文化按时间或者按主题整理的局限性。 (2)基于geodatabase的时空数据库设计,能够表达民间文化的基本属性、地理位置、时间特征和多媒体信息,方便数据的存储、检索、查询和浏览。 (3)结合地理背景资料,可以进行专题文化地图制图和空间分析,形象、直观地反映民间文化的分布以及它的时空变化特征。 (4)基于WebGIS技术和互联网络设计的文化地图,实现了民间文化地图的网络浏览、空间分析功能、多用户之间的交流和协作编辑功能,为民间文化数据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也为民间文化的协同研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全文由七部分组成。 第一章绪论,论述了民间文化意义、现状以及当前民间文化保护中的问题,概括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文献回顾,回顾相关文化研究和相关技术进展。 第三章研究方法,论述理论和技术基础,设计方法,软件开发工具和技术路线。 第四章民间文化特征分析,运用文化生态的理念分析民间文化的特征,并对其进行抽象概括。 第五章民间文化时空数据库设计,运用民间文化时空整合的思想,设计一个对象一关系型时空数据模型,研究其对时空数据和多媒体数据的组织表达,并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Geodatabase的民间文化时空数据库。 第六章基于WebGIS的文化地图研究,对其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实现文化地图的主要功能。 第七章结论,总结本文的主要成果,探讨主要创新点,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