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刻意曲解的原型范畴观
【6h】

刻意曲解的原型范畴观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试图用原型范畴理论对刻意曲解这种语言现象作一定性分析。刻意曲解是我们日常言语交际中反复出现的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申智奇(2004:41-42)对这种现象做出了界定:听话人正确理解说话人意欲传达的意思,但为了某种交际目的,故意偏离对方的话语意图,以达至某种交际效果。这种现象就叫做刻意曲解。人们经常利用这种行之有效的交际策略达至各种不同的交际效果。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主要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定性分析。 作者集中研究了两个问题:刻意曲解的具体过程,听话人偏离对方话语意图的方法。通过对刻意曲解过程的认真考察,我们发现,共同的认知模式及话语的典型性解释原则共同构成了刻意曲解的认知基础。原因在于刻意曲解是在正确理解对方意图的基础上实现的,而以上两个前提正是成功交际的必要条件。另外,我们构建了刻意曲解过程的认知分析框架,并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剖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说话人的话语有多种解释,其中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并非所有的解释都具有相同的地位,它们的成员隶属度各不相同;刻意曲解的过程其实就是违反话语典型性解释原则的过程。这一原则的违反背离了第二说话人的认知突显;第二说话人的回答是非典型的,因为它偏离了常规思维,并促使第一说话人的注意力突然转移。这样,第一说话人为了得知第二说话人的真正意思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因而其认知过程也更加复杂;对于第一说话人的话语,不管是语境化的典型解释,还是第二说话人的非典型解释,都易于被双方激活。接着,我们对第二说话人如何从语境化典型解释偏离到了非典型解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第二说话人充分利用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偏离:第一说话人提供的信息不充分,第一说话人提供的信息过多,第一说话人语言表达中的不确定因素,此种情况可进一步分为:词汇歧义(同音词、多义词、指示词),结构歧义,信息焦点歧义,意义范围,修辞语言,会话含义。尽管语言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数情况下听话人根据语境仍然能够推断出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然而,在刻意曲解这种现象中,第二说话人却利用语言的这种固有的特性故意作出与第一说话人真正意图相背离的解释。 尽管本文远不够完美,但其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对刻意曲解及相关现象有一定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