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品供给与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的划分——来自我国中部地区的分析
【6h】

公共品供给与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的划分——来自我国中部地区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中外学者对财政分权思想的研究

1.2.2当代学者们对财政体制的研究重点

1.2.3对公共品的研究

1.2.4对我国财政体制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研究

1.3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4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2.公共品的供给与政府间事权的划分

2.1公共品的特征与供给

2.1.1公共品的特征

2.1.2公共品的供给

2.2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事权的划分

2.2.1纯中央事权

2.2.2纯地方事权

2.2.3混合型事权

2.3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权的划分

2.3.1强化中央税系

2.3.2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力

3地方政府财政的困境

3.1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支出报告样表

3.2地方政府财政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3.2.1财政收入构成分析

3.2.2财政支出构成分析

3.2.3造成地方政府财政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分析

3.2.4研究结论

4我国地方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对策

4.1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

4.1.1明确转移支付目标

4.1.2调整转移支付模式

4.1.3完善转移支付形式

4.1.4健全转移支付制度

4.2优化地方税体系

4.2.1确立地方税主体税种

4.2.2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4.2.3着力培育地方财源

4.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4.3.1加大中央对省级转移交付的力度

4.3.2调整转移支付项目结构

4.3.3明确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主体框架与目标

4.3.4地方政府要确立起转移支付的固定资金来源

4.3.5加快发展横向均等化地方转移支付制度

4.4配套改革措施

4.4.1从行政体制上减少政府的级次,为减轻财政困难创造有利的条件

4.4.2给予地方政府适当的举债权

4.4.3完善地方预算管理体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财政对经济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种影响在一个由多级政府组成的财政体制中是通过各级政府的财政职能具体表现出来的。各级政府根据各自的级别履行自己的职能,由此产生了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的划分问题和事权关系的划分。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责任划分一直没有明确的界限,对公共品供给的责任严重缺失,造成地方财政入不敷出的现象愈加明显,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之后,许多地方财政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本文以我国中部某市为例,对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与财权的划分进行了探讨。文章共分为四部分。首先,本文从中外学者对财政分权思想的研究和西方地方自主财政的发展入手,回顾了财政收支划分制度的沿革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提出我国现阶段积极推行财政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对国内外学者对公共品供给、政府间财权和事权划分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财政分权和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发展进行了列举和探讨,为整个论文的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本文从公共品的特征与供给入手来探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的划分,按照不同的公共事务类型划分为纯中央事权、纯地方事权和混合型事权。根据事权的划分情况,重点探讨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权的划分。首先对中央与地方财权划分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回顾,然后根据事权的划分基础提出了中央与地方财权划分的内容和方法。同时提出各级政府分配相对应的事权所需要的财政资源这一核心问题上,应坚持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自主权的原则,使各级政府的事权支出能有配套的财权来相应承接和落实,再次,本文以中部某市为例,通过对该市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报表进行分析,发现该市的收入和支出都比较稳定,但是支出结构非常不合理。通过比较收入来源和支出途径,得出地方财政已陷入困境的结论,继而对地方财政陷入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提供的公共品完全由地方财政提供是造成地方政府财政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最后,对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和财权划分进行了明确的归纳和划分,并从转移支付、税收和预算等方面对我国目前地方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认为应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提出确立地方税主体税种,完善税收征管体系的措施,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另外,从行政体制上减少政府的级次,为减轻财政困难创造有利的条件,并给予地方政府适当的举债权,完善地方预算管理体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