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作场所欺负中个体因素的研究
【6h】

工作场所欺负中个体因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工作场所欺负的概念

2.2工作场所欺负的测量

2.2.1内部测量法

2.2.2基于外部观点的测量方法

2.3工作场所欺负的研究结果

2.3.1工作场所欺负中的个体研究结果

2.3.2工作场所欺负的后果研究

2.4已有研究的局限

3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

3.1研究目的与内容

3.2研究假设

3.3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骤

3.3.1研究方法

3.3.2研究步骤

4研究一工作场所欺负中个体人格倾向的研究

4.1研究目的

4.2研究方法

4.2.1研究被试

4.2.2研究工具

4.2.3统计分析

4.3研究结果

4.3.1工作场所欺负的人口学变量统计分析结果

4.3.2工作场所欺负中不同程度受害者的检出情况

4.3.3不同程度受害者组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4.4讨论

4.4.1工作场所欺负人口学统计变量的探讨

4.4.2工作场所欺负中不同程度受害者的类别探讨

4.4.3不同程度受害者与艾森克人格维度的探讨

5研究二工作场所欺负个体自我概念和自尊的研究

5.1研究目的

5.2研究方法

5.2.1研究被试

5.2.2研究工具

5.2.3统计分析

5.3研究结果

5.3.1工作场所欺负的人口学变量统计分析结果

5.3.2工作场所欺负评价标准的区分效度考察

5.3.3不同程度受害者自我概念各维度和自尊的差异

5.4讨论

5.4.1工作场所欺负人口学统计变量的探讨

5.4.2工作场所欺负评价标准区分效度的探讨

5.4.3不同程度受害者自我概念各维度和自尊的探讨

6研究三工作场所欺负中个体人际关系的研究

6.1研究目的

6.2研究方法

6.2.1研究被试

6.2.2研究工具

6.2.3统计分析

6.3研究结果

6.3.1工作场所欺负的人口学变量统计分析结果

6.3.2工作场所欺负中不同程度受害者人际关系的比较

6.4讨论

6.4.1工作场所欺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结果

6.4.2工作场所欺负和人际关系的探讨

7总结与展望

7.1研究的主要结论

7.2本研究的启示及创新之处

7.2.1本研究的启示

7.2.1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7.3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工作场所欺负是一种重复持续的难以反抗的负性行为。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而且还严重的影响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绩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就开始对工作场所欺负进行调查,目前已有很多研究结果,涉及个体和组织等多个方面。对工作场所欺负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企业的人性化管理。近年来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主要内容是工作场所欺负行为中个体的特点。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工作场所欺负行为中的个体因素进行研究。从人格、自我概念、自尊、人际关系这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欺负行为中个体的本质,从个体层面揭示欺负发生的原因及特点。考察不同程度受害者在人格、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差异。问卷分三批发放,时间间隔为一个月。第一批问卷是欺负和人格。第二批问卷是欺负和自我概念、自尊。第三批是欺负和人际关系。每次问卷发放的被试都不相同。研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层次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技术,得到如下结论:
   首先,工作场所欺负中的受害者存在不同类别,不同程度受害者在人格各维度(精神质、神经质),自我概念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道德自我、社会自我、家庭自我、心理自我)、自尊、人际关系上存在差异。其次,不同程度受害者人格差异的研究结果,中度受害者组在精神质和神经质上显著高于零受害者组和轻度受害者组。不同程度受害者自我概念和自尊的研究结果,受害者组与零受害者组,在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自我概念总分差异显著,在自我批评上差异不显著。零受害者组在自我概念维度上的平均分均高于受害者组。零受害者与轻度受害者在自尊上差异显著,零受害者自尊得分低于轻度受害者。零受害者与中度、高度受害者在自尊上差异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