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志怪传奇小说中妖怪形象研究
【6h】

唐代志怪传奇小说中妖怪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节 妖怪文化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唐代志怪传奇小说的选定

第一章妖怪观念与唐前妖怪形象考述

第一节 妖怪观念产生的史前文化基础

第二节 妖怪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第三节 唐前妖怪形象的演变

第二章唐代志怪传奇小说中妖怪形象特点

第一节 妖怪种类繁盛、身份多样

第二节 妖怪外表奇谲、居所幽微、性情复杂

第三节 妖怪形象涵括物性、人情和妖法三方面内容

第四节 妖怪形象与宗教联系密切

第三章唐代志怪传奇小说中主要妖怪类型分析

第一节 狐妖

第二节 龙妖

第三节 虎妖

第四节 猿妖

第五节 树妖与花妖

第六节 冥器妖怪和生活日用品妖怪

第四章唐代志怪传奇小说中妖怪形象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妖怪形象的现实意蕴

第二节 妖怪形象的民俗文化意蕴

第三节 妖怪形象的宗教意蕴

第五章唐代志怪传奇小说中妖怪形象的文学审美价值

第一节 妖怪形象外形的怪诞美

第二节 妖怪形象内心的人性美

第三节 妖怪形象的愉悦性审美内涵

第四节 奇幻风格的构建者

第五节 真幻交融的审美境界的营造者

结语

附录:《唐代志怪传奇小说中妖怪形象统计表》

参考文献

“千淘万洗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代后记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当代学者刘仲宇先生曾说:“自从上古迄于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没有哪个领域是不曾有过精怪介入的,中国人的文化体系,没有哪个领域是不曾有过精怪的踪迹的。”本文即以唐代志怪和传奇小说中的妖怪形象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从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原始巫文化以及善恶观念等四个方面的文化史原因探讨妖怪形象的诞生,同时通过对“妖”、“怪”、“精”等相近概念的辨析,并借鉴国内外学界妖怪研究的成果,结合中国古代小说作品中妖怪的实际存在状况,将妖怪的定义界定为:存在于人们观念中的具有超自然力或者拟人化了的动植物和无生物。它们常幻化人形、参与人事、祸害人类。本章还对唐前文史作品中的妖怪形象做了简单梳理,以此作为唐代小说中妖怪形象探讨的基础。
   第二章对唐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狐妖、花妖以及生活日用品妖怪等八种主要类型的动植物、无生物妖怪进行了全景式的分析,对其作为小说的一类人物形象做了解读。
   第三章着眼于妖怪群体研究,认为小说中的妖怪形象有以下主要特点:妖怪原形种类繁盛,妖怪形象角色多样;妖怪外表奇谲、居所幽微、性情复杂;妖怪形象往往涵括物性、人情和妖法三方面内容;妖怪形象与宗教联系密切。
   第四章主要透视了小说中的妖怪形象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现实意蕴、民俗文化意蕴和宗教意蕴三部分内容。现实意蕴包括作家借妖怪揭露宫廷政治的阴暗,反映社会生活诸问题,表现士妓之恋等等。民俗文化意蕴在于妖怪形象生动反映了唐代社会民间浓重的妖怪崇拜心理,以及对待妖怪膜拜又期望厌胜的双重心态。妖怪形象的宗教意蕴主要是指作家借妖怪形象宣扬道教的神仙思想与息心去欲观念、佛教的业报轮回和劝善惩恶等宗教思想。同时,人、妖斗法故事的背后蕴含着唐代符箓道派以及佛教密宗丰富的道术文化。
   第五章探讨了妖怪形象的文学审美价值。妖怪形象蕴含着外形的怪诞美和内心的人性美等美学内涵。小说中妖怪的外形通常是丑恶和滑稽的,而有些妖怪内心善良、勇敢、智慧、痴情、仁爱、诚信等等。作为一类艺术形象,妖怪还具有愉悦性的审美内蕴,通过作家对以妖怪为代表的社会邪恶势力的批判,我们感受到一种审美的畅快。就小说艺术风格而言,妖怪形象还是小说奇幻风格的最重要的构建者之一,同时,它还体现出作家真幻交融的创作旨趣和审美追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