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研究
【6h】

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我国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是从20世纪20年代初,在国外视听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下开始发展起来的,为了促进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交流学术成果,研究电化教育理论,开展学术讨论,电化教育工作者先后成立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地域范围的各类学术性机构,开展了多样化的教育技术学术研讨活动。这些学术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
   为了探究电化教育学术机构和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之间的内在互动关系,反思与总结出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本研究系统梳理了我国电化教育学术机构的历史脉络和具体历程,总结出电化教育学术机构的特点、性质和作用以及发展规律,可以为教育信息化参与者、研究者与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与电化教育事业提供参考,从而在实际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提高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实效,推动电化教育组织管理的顺利改革,使我国电化教育组织能够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是进行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开展协作交流及咨询服务,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以推动电化教育发展为目的的组织机构,是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学术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纵线,学术机构的发展变革为横线,系统性梳理了学术机构从19世纪20年代初至今的发展历程。根据电化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学术机构自身发展的特点,这段历程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19世纪20年代初至1935年,学术机构出现萌芽;1936年至1948年初期的发展;1949年至1977年,学术机构在经历了短暂发展后又步入停滞期;1978年至1984年恢复重建;1985年至1998年,学术机构快速发展;1999年至今,学术机构在不断地调整深化中继续繁荣。研究在梳理学术机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发展的特点,并选取了一些典型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进行案例分析,包括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组织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与学科专业结合紧密的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覆盖面最广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的发展受外在的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需求以及内在的教育技术实践范畴的扩展和自身理论深化完善两种动力的推动,其发展模式可简单归结为早期个人提倡和区域性发展的适应模式,政府全面接管和高校专业建设的计划模式,与其他学科深入结合和组织间协作整合的创新模式这三种类型。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的发展加强了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系统的完善,促进了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成熟,拓宽了电化教育事业的领域。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推广,加强交流协作是促进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的关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