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南越调传统剧目文本研究
【6h】

河南越调传统剧目文本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河南越调本名“越调”,因主奏乐器为“四弦”,个别地方也叫“四股弦”。“河南越调”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为区别于湖北越调的称谓。其距今至少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是河南的三大地方剧种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梳理了河南越调的剧种渊源及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其体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以其传统剧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剧本形态、剧目来源的探讨,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浓郁的社会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质,寻找地方剧种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希望可以对河南越调的保护与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
   绪论部分论述了本论题的研究现状、材料来源及研究视角、思路与方法。
   正文分五部分来展开论述。
   第一章:河南越调源流述略。首先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及专家学者观点的整理,阐述河南越调的剧种渊源;其次,在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南越调的历史沿革、发展流变进行梳理,勾勒出其发展演变的大致脉络。
   第二章:河南越调的体制特征。该部分从声腔体系、伴奏乐器和脚色行当三个方面对河南越调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系统整理。
   第三章:河南越调传统剧目分类及来源。通过传统的“正装戏”与“外装戏”的划分标准对传统剧目进行分类,并在二者艺术特征的对比中探讨传统剧目剧本的变革;同时对河南越调传统剧目的来源进行探索性的考证和梳理,以期全方位认识传统剧目的文本形态。
   第四章:河南越调传统剧目的思想内涵。该部分按照题材类别将河南越调传统剧目分为社会历史剧、爱情伦理剧和宗教鬼神剧三类,并选取其中的典型剧目进行剖析,从而展现出其背后所蕴含的审美意蕴及文化特征。
   第五章:河南越调传统剧目的文本特色。结合上一部分对剧目的研究探讨,该部分主要从“剧目创作的程式运用”、“表现形式的通俗诙谐”和“平民意识的彰显”三方面来阐释河南越调传统剧目的文本特色。
   余论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肯定河南越调的社会文化及民俗价值,并对当前其剧目的创作和改革进行探讨,希望它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能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