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Research on the 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e Constru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iv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Deng Gao By Du Fu
【6h】

Research on the 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e Constru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iv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Deng Gao By Du Fu

代理获取

摘要

翻译的不确定性观点是由美国哲学家奎因在1960出版的《语词与对象》这部专著中最早提出来的。这一理论的提出打破了那种“存在唯一正确的译文”的神话。但是奎因的翻译的不确定性是为其行为主义语言学服务的,并没有深入的探讨翻译问题。另外,他是在一个叫做“原始翻译”的极端情形下研究翻译的不确定性,忽略了社会、文化、历史等语言特点。因此,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观点在哲学界和翻译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至今,国内外有许多哲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都承认翻译的不确定性原则,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翻译的不确定性。有的从意义的用途论出发,有的从哲学角度出发,有的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出发,有的从跨文化角度出发。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扩宽了研究领域,而且让我们对翻译不确定性有了新的理解。但是这些研究还不全面,不系统。至今,很少有人把译者的主观性考虑在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翻译的不确定性。
   本文试从一个新的角度——主观性识解,(发展于兰盖克认知语法中的识解观)作为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来研究翻译的不确定性。作者选用杜甫的《登高》为例,因为中国古诗不同于一般作品的翻译,其语言简练,意义深奥,富含意象,形式优美。其特点决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要经历的困难,但它也最能反映出译者主观性的发挥。在研究过程中,作者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用主观性识解所包含的6个维度: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情感和情态,来对比分析杜甫《登高》的5个英译本,并阐释了这六个维度是如何造成翻译的不确定性:
   1.不同的译者在翻译同一个译本时所激活的认知域和相关的百科知识背景不同。
   2.不同的译者在翻译时所采用的着眼点和扫描方式的不同。
   3.不同的译者在翻译同一个译本时想要突显的方面不同。
   4.不同的译者在翻译时对同一译本描述的详略度不同。
   5.不同的译者在翻译同一译本时所选用语气,修辞手段和韵律的不同。
   6.不同的译者在翻译同一译本时所选用的情态动词,和使用的词汇手段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