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透刺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透刺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语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中医病位

1.3 中医病因病机

1.4 中医辨证分型

1.5 中医治疗

2 西医学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

2.1 西医病名

2.2 病因及病理

2.3 面肌生理

2.4 面神经生理

2.5 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

2.6 西医治疗

2.7 预后及护理

3.1 透刺法理论研究

3.2 透刺法的临床应用

4 电生理检查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分期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中止标准

2 临床研究方案

2.1 治疗器具

2.2 病例分组

2.3 治疗方法

3 观测指标

3.1 神经电生理检测

3.2 症状评分指标:Bell氏麻痹十项记分法

3.3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

4 统计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两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性别比较

5.2 两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年龄、病程比较

5.3 两组间发病部位的比较

5.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中动作电位波幅损失百分比的比较

5.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ll氏麻痹十项记分法评分比较

5.7 根据H-B分级量表评定标准两组疗效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针刺穴位介绍

1.1 透刺组

1.2 相互透刺组

2 经验选穴

3 电针的应用

4 针刺思想介绍

4.1 整体治疗

4.2 局部突出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声明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面部透刺法和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方法:
  在临床治疗中,收集符合本课题研究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各30例。两组患者均通过西药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面部透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患者针刺后均连以电针,两组患者针刺治疗为每日2次,每次30min,治疗6日后休息1日,7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Bell氏麻痹十项记分法以及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对患者面神经损伤程度进行评分,并在发病第7天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记录动作电位波幅,计算波幅损失百分比,所有统计资料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果:
  1.治疗前,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通过本研究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透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3个疗程后在各量表评分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均有效。
  3.治疗后,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与常规针刺法组相比,透刺组的总有效率更高。
  结论:
  1.对于临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运用透刺法配合电针治疗和常规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均有明确的疗效。
  2.运用透刺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组。

著录项

  • 作者

    焦扬;

  • 作者单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学科 针灸推拿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晓宁;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针法;
  •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透刺法; 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