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及对策——以豫东地区为例
【6h】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及对策——以豫东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城乡结合部迅速崛起,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亮点。城乡结合部位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它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豫东地区城乡结合部一些初中学校被规划到市区管理,这就使学校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中心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向周边地区辐射,给城乡结合部地区初中学校的体育教育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本研究从豫东地区城乡结合部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的实际出发,通过对豫东地区城乡结合部初中划归到市区管理前后的一些变化调查研究,找出目前城乡结合部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因素,提出改善这种状况的合理化意见与可行性方法,旨在促进豫东地区城乡结合部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并为有关教育职能部门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本课题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法,以城市化进程中豫东地区城乡结合部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领导、专家、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城市化进程对豫东地区城乡结合部初中体育的影响,受这种城市化的影响,豫东地区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并入市区管理后,学校的体育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周边农村学校体育也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初中学校在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找出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是本课题的研究宗旨。
   研究结果表明:豫东地区城乡结合部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既不同于城市学校又区别于农村学校。在划归市区管理后,这些学校的体育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1.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比学校划归市区管理前偏多,但培训质量不高,培训内容不切实际;教师的科研能力依然不足;2.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高,然而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做的不够好,部分学校仍不能保证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3.学校划归市区管理后体育经费,场地器材方面有了很大改善,政府对学校经费投入增多,场地器材管理比之前更为规范,但由于用于体育经费的比例太小,体育经费还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发展需要;4。学校划归市区管理前后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评价方面有了很大改善,这是城市化进程中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很好成效;5.各级领导对城乡结合部学校的体育工作在思想上比较重视,但没有落实到实践中去,在学校体育工作检查过程存在不认真现象。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豫东地区城乡结合部初中在体育课程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1.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总的教育水平还不高。政府要扶持城乡结合部地区学校,给予政策方面的倾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学校体育专项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
   2.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合理利用学校的优势,尽最大能力去发挥学校的市场地位,为学校赢得更多的资金,扩大充实学校资源。在对于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的安排上,学校领导应该考虑到体育教师的实际困难,减轻体育教师的负担,让体育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体育课的安排和准备,防止体育教师的隐形流失。
   3.体育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开发利用课程内容资源和条件资源,以弥补本校场地器材的不足,保证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
   4.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业务能力及科研水平。在增加体育教师培训次数的同时,要求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的一致性。
   5.课外活动开展要丰富多彩,为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提供一个施展舞台。例如,首先应从时间上给予保证,应将大课间活动作为自主性活动课纳入课程,列入课表,以保证人人每天都有1小时的活动时间。
   6.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体育教师应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让社会和群体认可你的教育教学业绩。有关部门要落实对体育教师工作的待遇,同工同酬,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外界更多的了解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工作的意义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