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散杂居地区城乡回族社区网络结构研究——以开封市东大寺社区和张庄社区为例
【6h】

散杂居地区城乡回族社区网络结构研究——以开封市东大寺社区和张庄社区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回族是中国第四大民族,也是中国最为散居的一个少数民族,它基于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等发展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广泛适应性、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发展特色,回族内部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地域性差异,回族城乡社区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对我国的回族社区而言,目前鲜有涉及对中原地区城市和乡村不同区位和发展环境下的回族社区网络结构的空间差异比较分析研究。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是全国仅有的五个城市民族区之一,区内回族绝对人口数少,回族人口比例较高,分布相对集中,因此开封顺河区作为“非典型回族社区”研究是很好的个案。本文以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东大寺社区和东郊乡张庄社区为例,对回族社区的网络结构进行空间差异对比研究。在回族社区内部,地缘网络、社会关系网络、经济网络和教缘网络共同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交织构成回族社会关系网,它们通过民族认同、地理接近、关系接近和制度接近等机制共同维护着回族社区的正常运行。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的释义和本文所用的理论与方法;第二部分概括总结城乡回族社区网络结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评述;第三部分简要分析了开封市回族社区地缘结构的纵向变迁历程,并从回族社区的居住格局及回族人口等方面分析研究区的地缘网络结构形态;第四部分分析案例区的社会关系网络。从婚姻构成的家庭关系网络和其他社会关系构成的关系网络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五部分简要介绍了回族的善于经商传统,并且从居民的职业结构和经济网络等方面分析研究区的经济网络结构联系和差异所在;第六部分简要介绍了研究区内的清真寺情况,由阿訇建构的教缘网络和经堂教育发展的盛衰以及新式教育的概况。第七部分是结论、展望和不足。
   本文研究所得结论:
   (1)地缘网络:从纵向上看,开封城乡回族社区基本上保持了传统回族社区的地缘结构。在现代化过程中,城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人口变化对城乡地缘结构有重要影响。族群认同的强弱是影响城市回族社区地缘结构变迁的文化内因。
   (2)社会关系网络:随着回族社区的变迁,城乡回汉通婚日益增多。回族居民的择偶标准从过去单一的以宗教和民族为准向多元化标准渐变。东大寺社区以核心家庭为主,而张庄社区以主干家庭为主。回族交往的汉族范围以本地居多,影响回汉交往最重要的限制因素是饮食、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
   (3)经济网络:回族的经商传统在城乡社区都有显著的体现,但两者所建构的经济网络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东大寺社区的经济形式一般以家庭式经营为主,属于典型的小商小贩型商业经济模式,经济网络结构非常松散。张庄社区以种植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牛羊屠宰业和皮革等回族传统副业,这些传统副业的规模受外部市场的影响较大。
   (4)教缘网络:清真寺在教缘网络的建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清真寺阿訇的更替、流动对教缘网络的建构具有关键作用。东大寺社区教职人员多来自回族聚居集中且经堂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教缘网络覆盖范围网络非常大。张庄社区教职人员建构的教缘网络和省内外联系也比较紧密,与市内清真寺有教缘上的联系。清真寺在当代回族社区中的作用有所减弱,经堂教育处在低谷期。相比经堂教育日益下降的地位和作用,现代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