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SNS的高校网络第二课堂的研究与应用
【6h】

基于SNS的高校网络第二课堂的研究与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3基于SNS的高校网络第二课堂的理论模型

3.1 现状调研与分析

3.2 在SNS社区中开展网络第二课堂可行性分析

3.3 基于SNS的高校网络第二课堂理论模型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SNS的高校网络第二课堂的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2 系统的功能结构分析

4.3 系统的整体架构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SNS的高校网络第二课堂的开发与实现

5.1 开发系统和平台

5.2 安装与配置

5.3 系统主要功能界面

5.4 本章小结

总结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展开▼

摘要

在高等院校中,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是课堂教学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第二课堂的参与。第二课堂就是第一课堂的补充,不受时空的限制,开展形式多样,逐渐成为素质拓展、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实现、潜能的激发、人格的重塑等方面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实施推进的过程中,仍出现这许多问题与弊端,没有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功效。主要表现为:开展的形式单一,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个性化素质拓展效果不明显,并且教学资源支持不够等。近年来,网络用户开始追求更加真实的应用体验,于是SNS(社会网络服务)应运而生。在SNS社区中,用户是信息的创造者,所接收的信息都是相对真实的。
  在SNS社区中开展高校的第二课堂,不仅增加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将自己的话题相关联,形成话题群组,然后群组管理者或者教师因人而异安排任务。群组成员协同完成主题活动,通过SNS社区还可以实时地交流沟通,最终将活动结果发布到社区中进行相互的评价改进。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1.对第二课堂、SNS的概念和国内外现状进行相关研究,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抽象总结出一个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学习模式。
  2.结合第二课堂所出现的某些问题和SNS社区的特点,构建出了一个基于SNS的高校网络第二课堂的理论模型。模型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是活动的发起、讨论和最终呈现的平台;线下是活动的具体实现。两者的结合即网络第二课堂的实现。活动的开展是以“话题-主题-问题-任务”为流程。在此过程中对模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突出学习者个性化在第二课堂中的实现。
  3.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需求分析,完成对基于SNS的高校网络第二课堂系统的设计,分析系统的结构,划分出主要的功能模块。最后选择了ThinkSNS为开发系统, PHPnow为开发平台,以“网络第二课堂——网罗课堂外的知识”为名,设计开发了一个供开展第二课堂的SNS学习社区实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