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朱熹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6h】

朱熹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章 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

一 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

二 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来源

第二章 朱熹天人一“理”的生态和谐观

一 自然之理

二 生生之理

小结

第三章 朱熹“仁”内涵中的生态道德观

一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

二 仁者,心之德

三 仁者,以己及物,推己及物

小结

第四章 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

一 顺应规律利用自然的主张

二 节用制欲的生态方法论

三 对构建现代生态观的启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他在吸收了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自行构筑了一个包括了社会、伦理、自然等因素的理学体系,在他的哲学思想中亦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力争通过历史背景分析、文献研究等方式进行挖掘、分析、归纳,最终阐明其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内涵:以理为本,是从本体论的层面上提出“天人一理”、“天地万物一体”的生态观,从价值论的层面出发,倡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生态价值观,遵循儒家“中庸”思想,在具体的方法论上确立了“致中和”的方法论,在实践上,则强调顺时爱物,主张“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节用观。朱熹生态伦理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天人合一“理”的和谐生态观:自然之理、生生之理;“仁”内涵中的生态道德观:仁者,天地生物之心、仁者,心之德、仁者,以己及物,推己及物;尊天顺道的生态保护观:顺应自然规律的利用自然资源、节用灭欲的生态方法论;以及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