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6h】

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关概述及其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建构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建构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弥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足的需要

二、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的需要

三、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建构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明确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

二、厘清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要素

三、规划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第四章 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用的方法策略

一、树立正确理念:认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二、充分利用隐性载体:善于挖掘隐性资源

三、注加隐性教育内容:选取贴切生活实际的片段

四、优化隐性教育环境:全方位打造人文教育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直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相应的发生改变,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也日益显示出其不足之处,难以单独完成目标任务。为了做到与时俱进,有效地完成目标任务,就需要在方法途径上不断寻求创新点。本文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对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展开了探索性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从辨析相关概念入手,分别界定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模式两个主要概念,认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诞生的基础;然后,分别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构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建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认为建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是弥补显性教育模式不足的需要,而且是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的需要,更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第三部分: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尝试从明确目标、厘清结构和规划过程三个方面建构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
  第四部分:分别从理念、载体、内容和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用的方法策略。认为在理念上,应该认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载体上,要积极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在内容上,要选取贴切生活实际的片段;在环境上,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都有责任打造适合人文教育的环境。

著录项

  • 作者

    柯燕妮;

  •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思政)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胜利,程崇杰;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31.0;
  • 关键词

    中学生; 思想政治; 隐性教育; 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