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电影检查制度的设计与运作(1927-1937)
【6h】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电影检查制度的设计与运作(1927-1937)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电影检查制度的成因

第一节 政治原因

第二节 社会原因

第三节 历史原因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电影检查制度设计

第一节 中央电影检查机构

第二节 电影检查立法及特殊规则

第三节 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电影检查制度实际运作

第一节 电影检查的程序

第二节 电影检查的情况分析

第三节 其它势力的干涉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电影检查制度的反思

第一节 电影检查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电影检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初,随着电影放映的日益普及,电影产生的社会影响也越发凸显。其独特的传播价值,很快就被纳入到社会管理体系当中。1927年之前,地方精英团体主导的电影检查相继出现,但是这一时期的电影检查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1927年之后,国民党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政权,开始推行“以党治国”。电影,不仅被当作教化的工具,更成为党和政府宣传的利器,国民政府迫切需要一套电影政策来维护电影业的秩序,统一的电影检查制度便应运而生。随后,国民党便开始主导电影检查,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电影检查的规章条例,电影检查由此走向法制化管理轨道。这一时期的电影检查制度,受统治当局一元政治思想影响较多,带有明显的集权化色彩。随着中央电检会的改组,其保守性进一步加剧,电检制度在具体运作中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电检制度出现的成因进行分析。随着国民党当局在形式上统一了政权,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管控,实行以党治国,国民政府试图将电影检查作为思想控制的工具。又由于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的负面影响不断凸显,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对电影进行管控。在国民政府之前,电影检查已经出现,但是这一时期的检查还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制度,不能满足电影发展的需要。于是,南京国民政府基于以上原因,着手制定统一的电影检查制度。第二章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电检制度进行了分析。回顾了这一时期电影检查机构及电影检查法规,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影检查法》为核心的电影检查体系。在南京国民政府电影检查制度之前,其他国家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电影检查制度。本文分别从组织、规则、标准三个方面与其他国家的电影检查制度进行比较,通过横向地分析比较,进一步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电影检查制度的内容和特点。第三章探究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电影检查制度的实际运作。分别对电影检查的程序,电影检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对检查情况的分析时,分别进行了整体分析和类型分析。在电影检查的实际运作中,难免会受到地方党部、军事部门、租界势力和媒介团体的干涉,电影检查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第四章是对该项制度的反思。在面对社会需求和舆论呼吁时,国民政府适时建立了统一的电影检查制度,规范了电影行业,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社会控制的目的。但同时也看到,由于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党派博弈,存在着政治色彩较重,审查主体能力不足,忽略地方差异的问题,限制了电影艺术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