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南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6h】

河南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2 研究数据整理及编码过程

2.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内容及认知要求分析

2.2 课程标准数据整理及编码

2.3 样本试卷的数据整理及编码

3 课程标准与学业水平考试一致性情况分析

3.1 课程标准与学业水平考试一致性情况总体分析

3.2 课程标准与学业水平考试一致性情况具体分析

4 课程标准与学业水平考试一致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对一致性的影响

4.2 科技进步对考试的影响

4.3 试题决策者对一致性的影响

4.4 不同版本的教材也会影响一致性

5 结论及优化建议

5.1 结论

5.2 优化建议

5.3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的教育改革运动。随后在世界各国也陆续进行。我国在2003年教育部也颁布了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的依据。那么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课程标准实施的质量如何?对于这个问题,美国最早做了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致性研究。而且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一致性模式广泛应用于美国各州。河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开始于2009年,理论上,学业水平考试应与课程标准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但通过研究发现河南省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通过比较各一致性模式特点的基础上,选取了适合本选题的波特一致性分析模式。波特分析模式是在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的基础上作了很多改进。不但有成熟的理论基础又有程序化的分析方法。其功能可以分析教育各因素的一致性,应用范围更广。本文主要借鉴和应用了美国波特(SEC)一致性研究方法,来检验河南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标准的吻合程度。
  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内容分析法对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试卷进行了详细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内容的定量的描述,使其转化为相同结构的二维矩阵。然后归一化处理,最后用波特一致性计算公式得出一致性P值。
  通过对数据和一致性结果进行总体和具体分析,得出了河南省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特征。并对影响一致性的因素进行了剖析,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内因是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出题者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及自身的专业学科知识不同所造成的影响;还有就是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外因的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学科现状及所处的大环境;二是科技进步对考试的影响。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加强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研员以及专家学者分批、分阶段的培训。二努力改变信息技术学科现状。三建立科学化的考试评价体系。四构建本土化的一致性分析工具。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明确改进的方向和策略。以此来提高河南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在我国的课程改革研究中,一致性水平的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应该鼓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掌握和使用一致性研究工具,继而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一致性模式。从而使课程标准的实施得到落实,实现教育改革的目的,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