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训类纪录片的创作思想与艺术化表达
【6h】

家训类纪录片的创作思想与艺术化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家训类纪录片概述

(一)家训类纪录片概念界定

(二)家训类纪录片的创作语境与传播效果

(三)家训类纪录片中的家训文化

二、家训类纪录片的创作思想

(一)影像史学下的历史书写

(二)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反思

(三)口述历史的使用与价值

三、家训类纪录片艺术风格探析

(一)纪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交融

(二)基于历史的内容再创作

(三)镜头语言的多义性

(四)解说词的主导性

(五)视听语言对历史记忆的重新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导演阐述

附录B:《拾翠·留余》解说词

附录C:毕业作品分镜头脚本(片头)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家训类纪录片的创作,以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作为创作主体,从创作数量上看,市场上以家训文化为主体所进行的纪录片创作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加之传统家训文化中修身齐家的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致性,以家训为题材所进行纪录片创作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将家训题材纪录片归为一类,并从创作方式、影像风格、叙事手法等方面对家训类纪录片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还尚不显著。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通过概念界定、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对家训类纪录片进行阐释,分析此类纪录片创作手法和表现方式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
  家训类纪录片以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为创作核心,通过解说词的使用、专家学者的采访对家训文化进行解读,运用情景再现、搬演的方式对家训文化进行展现。同时,文献影像资料的使用、口述历史的使用也作为家训类纪录片的创作方式。从内容上看,传统家训文化本身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有着大量的文本值得探讨。从传播效果上看,此类纪录片的影响力还不甚显著。由于家训类纪录片的创作语境以官方话语权为主导,使得纪录片的叙事缺乏了一定的故事性,过于宣教影响到此类纪录片的传播。提高纪录片的故事性与趣味性,以更加平民化的视角对家训文化进行展示,能够提高家训类纪录片的传播效力。
  家训类纪录片的创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影像史学思想的提出,为家训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支撑。影像作为记录历史的一种方式,不再拘泥于历史的书写究竟来自官方还是民间,影像的纪实性能够为历史的表现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纪实或再现都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历史进行表述,拓宽了家训类纪录片的创作路径。第二,新历史主义思潮的诸多观点和特质为家训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参考,家训类纪录片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借助新历史主义的思想,更加注重个体对历史的表述与体验,能够起到守护血脉根基、重塑家国观念的作用。第三,口述历史作为讲述历史的一种方式,因其注重亲历者对历史的表述,能够使观者产生情感共鸣,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家训类纪录片创作,如果能够破除解说词以全知视角对历史表述,增加口述历史在纪录片中的分量,不但丰富了纪录片的创作形式,在家训文化的传播上也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在艺术创作手法的使用上家训类纪录片有如下特点:第一,家训类纪录片的创作结合纪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优缺点,使得纪实与再现同时出现在纪录片创作中,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方式,增强了纪录片的人文色彩。第二,在历史的表述上,家训类纪录片通过影像资料的使用、情景再现、实地拍摄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纪录片对历史的重新建构。第三,家训类纪录片的表现对象多为古圣先贤,是基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内容再创作,情景再现成为内容再创作的主要手段。第四,家训类纪录片注重历史资料的梳理与归纳,解说词对于影片的结构性表述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