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与RAPD分析
【6h】

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与RAPD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稻瘟病及稻瘟病菌的侵染过程

1.2稻瘟病菌致病型及群体结构的研究

1.3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布与变化

1.4分子标记在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的发展和应用

1.4.1传统的致病型分析法

1.4.2 RFLP在稻瘟病研究过程中的发展和应用

1.4.3 AFLP在稻瘟病研究过程中的发展和应用

1.4.4 SSR在稻瘟病研究过程中的发展和应用

1.4.5 SRAP在稻瘟病研究过程中的发展和应用

1.4.6 SCAR在稻瘟病研究过程中的发展和应用

1.4.7 REP-PCR在稻瘟病研究过程中的发展和应用

1.4.8 RAPD在稻瘟病研究过程中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分化情况

2.1材料与方法

2.1.1稻瘟病样本的采集

2.1.2供试的鉴别品种

2.1.3供试药品及实验用品

2.1.4稻瘟病菌单孢的分离

2.1.5稻瘟病菌致病性的鉴定

2.2结果与分析

2.2.1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的致病力

2.2.2同一菌株对不同品种的致病力

2.2.3不同地区菌株的致病性强弱比较

2.2.4同一地区菌株的致病性强弱比较

2.2.5同一样本上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强弱比较

2.2.6对供试菌株的致病力进行聚类分析

2.3小结

第三章稻瘟病菌群体结构的RAPD分析

3.1材料与方法

3.1.1供试的病原菌的采集

3.1.2实验耗材和化学试剂

3.1.3试验仪器

3.1.4实验试剂配制

3.1.5菌丝体的培养

3.1.6稻瘟病菌DNA的提取及检测

3.1.7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3.2结果与分析

3.2.1稻瘟菌的DNA的提取结果

3.2.2 RAPD体系的优化

3.2.3稻瘟病菌RAPD分析

3.3小结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4.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苗期接种鉴定技术和RAPD标记技术,研究了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分化现象,并对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性进行了分析。 依据黑龙江省各品种的种植面积,确定出已进行抗性基因检测的20个主栽品种作为测定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的供试材料,使之密切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实际,使本研究结果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有实际应用价值。 对55个菌株致病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的致病性比较复杂,存在明显分化现象,并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不同供试菌株对供试品种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菌株BLDJ.4和NHSK-2对100%的供试品种均表现出强毒力,菌株KJD6-3仅对5%的供试品种表现出强毒力。不同地区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也有较大差别,齐齐哈尔和绥化地区稻瘟病菌群体致病力较强,鹤岗、鸡西和牡丹江地区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力次之,而哈尔滨和佳木斯地区稻瘟病菌群体致病力较弱。即使是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地点的稻瘟菌致病力差异也较大,甚至是同一样本上分离的菌株致病力强弱也十分明显。 利用DPS对供试稻瘟病菌菌株的致病性进行聚类分析,依据不同遗传距离可将55个菌株划分为不同类群。在遗传距离为1.2832时,可划分为4个致病类群,不同类群菌株对已知的9个抗病基因的毒力频率存在明显差异。第1、2类群菌株的致病力较强,第3类群菌株的致病力次之,第4类群菌株的致病力最弱。同一类群菌株对不同抗病基因的毒力强弱有明显差异。 应用筛选出的16条随机引物对29个稻瘟病菌株进行PCR扩增,均得到了清晰、稳定、可重复性高的DNA谱带。并依据扩增反应结果对供试稻瘟病菌群体聚类分析,依据不同遗传距离可将29个菌株划分为不同类群。在遗传距离为1.2075时,可划分为6个类群,不同类群菌株对已知的9个抗病基因的毒力频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一类群菌株对不同抗病基因的毒力强弱存在明显差异。 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分化现象。 通过此项研究,可以初步确定RAPD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病原菌的多态性的分析,还可用于对抗病基因毒性反应的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