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研究
【6h】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论

0.1 选题背景

0.2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0.3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0.4 研究方法

第1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内容概述

1.1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及社会调查报告

1.2 国内外关于社会调查报告的相关理论与法律规定

1.3 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的弊端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的家庭因素

2.1 家庭对未成年人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2.2 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的学校因素

3.1 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3.2 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教育因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其他调查内容

4.1 互联网的不良影响

4.2 未成年人自身原因

4.3 不良社区环境、不良交往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社会调查制度是运用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旨在通过对未成年人相关因素的调查反映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原因,而所调查的与未成年人相关的因素就是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社会调查报告内容是社会调查制度的重要环节,调查内容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决定了社会调查制度能否有效地的运行。以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原因为目的确立的社会调查报告内容,其理论依据也应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论相一致。目前我国通过对未成年人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调查,总是不加分别的作为罪轻的依据,而忽视了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分析,使调查内容肤浅且形式化。
  文章主体以社会调查报告应调查的内容为核心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讨。
  首先,该部分从社会调查制度入手引出本文研究的核心,即社会调查报告内容,论述了研究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的价值,分析了与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相联系的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论的国内外相关理论,以及关于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的国内外相关法律规定,进而分析社会调查报告内容存在的问题。
  其次,分述家庭因素作为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的主要方面,通过对家庭结构、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家庭方面的原因。
  然后,分述学校教育因素作为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的主要方面,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学校教育形式、方法、管理等漏洞都会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最后,分述其他一些因素作为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的方面,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如不良的社区环境、不良交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自身存在的消极特征也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