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演奏诠释中的音乐表演表现力
【6h】

论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演奏诠释中的音乐表演表现力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第2章 音乐表演表现力理论

2.1音乐表现问题的历史进程

2.2音乐表演表现力的研究前沿

2.3本章小结

第3章 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3.1贝多芬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2《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音乐本体分析

3.3《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地位和评价

3.4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演奏版本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音乐表演偏离

4.1 对巴伦博伊姆的演奏分析

4.2 对齐默尔曼的演奏分析

4.3 对内田光子的演奏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5章 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演奏版本中音乐表现力

5.1视频剪辑中的审美

5.2钢琴家身体语言的音乐表现

5.3面部表情的音乐表现

5.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音乐表演表现力是通过音响表现出来的,演奏者们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等因素的处理不同,他们的表现力也不同。音乐表演表现力体现在演奏者所遵循的演奏偏离原则上,以及对音乐句法的阐释和音响上。音乐表演表现力关注的更多的是演奏者在二度创作中运用到的技术和艺术规律所要表达的程度。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展开研究,分析该作品的音乐表演表现力,音乐表现的问题最早要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学派的模仿学说,又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在卡尔·西肖尔的“偏离”原则理论的影响下,20世纪下半叶许多采用计算机模式对一些细节方面进行研究,主要从心理层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其中以雷普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
  首先,本文以音乐表演表现力为切入点,总结了关于表现问题的历史进程和通过计算机模式细节分析了音乐表演表现力的研究前沿。
  其次,笔者选取了齐默尔曼、巴伦博伊姆以及内田光子三位钢琴家的演奏视频,通过选择分析第一乐章的第二呈示部中钢琴演奏的命令式语段以及第二乐章的第一
  乐段的音乐片段。采用程序分析和人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具体音响中表演的偏离原则进行了归纳,从而得出三位钢琴家在演奏旋律时通过其中细微的速度快慢的变化以及力度的变化体现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音乐表演表现力。
  最后,从视频的审美角度出发,对三位钢琴家的肢体语言以及面目表情的音乐表现进行了研究,旨在更直观的理解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音乐表现力,从新的角度和视野深度挖掘演奏诠释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