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糖肾汤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影响
【6h】

糖肾汤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1

附图2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DM患者过早死亡及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约占DM患者的35%~40%。而DM患者一旦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Ⅳ期),出现持续性尿蛋白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就失去了恢复的机会。因此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对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运用中医学理论,研制出了益气养阴、健脾去湿的糖肾汤,在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该药列DM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取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体重200±20g,常规饲料喂养。适应喂养3天后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normalgroup,N),余30只参照文献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按65mg/kg)的方法复制糖尿病模型。注射48h后尾静脉采血,随机血糖>16.65mmol/L为造模成功。 将成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modelgroup,M)、糖肾汤治疗组(treatmentgroup,T)、苯那普利对照组(controlgroup,C)三组,每组10只。各组于成模后即开始进行治疗,糖肾汤治疗组按28g/kg.d(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7倍)的剂量给予含2g/ml生药的糖肾汤水煎液,苯那普利对照组按10mg/kg.d的剂量给予0.7mg/ml的苯那普利混悬液,正常组和模型组按14ml/kg.d的剂量给予饮用水,4组均每日灌胃一次,连续治疗8周,实验期自由饮食、进水。每天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状况。 最后一次给药后,置大鼠于代谢笼中,收取隔夜12h尿,新鲜尿样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测尿微量白蛋白。在麻醉下,断头取血,4℃3500r/min离心15分钟,分离血清,供相关指标检测。无菌操作剪开胸腹腔,摘取双肾,取小部分皮质作电镜标本,余肾组织用4%甲醛固定待作光镜及免疫组化标本。 结果:1一般状态观察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STZ后第2天,表现为烦躁、相互嘶咬,食量增加,尿量增多,尿液不如正常组清亮。成模后,造模各组大鼠表现为倦怠、行动缓慢、精神萎顿、蜷卧少动、毛枯体瘦,多饮、多食、多尿更加明显,尿液较混浊。正常组则始终处于兴奋、窜动状态,未见明显异常反应。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各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以造模8周时体重的增加幅度比较,正常组增加(148.23±9.31g),模型组增加(13.13±7.35g),治疗组增加(54.36±8.54g),对照组增加(43.78±9.41g),正常组与造模各组体重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光镜结果各糖尿病大鼠与正常组相比,均有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其细胞外基质相对面积明显高于正常组(30±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35±5)和对照组(34±7)较模型组(46±9)有降低。 3电镜结果M组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加,系膜区扩张伴致密物形成,足突不完全融合。N组肾小球血管袢结构清晰,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和足细胞完整,足细胞的突起排列整齐,与基底膜垂直。T组和C组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加、系膜区扩张较M组减轻。 4免疫组化结果TGF-β1在正常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的表达较弱,其PI值在各糖尿病组均较N组(2.2±0.9)明显升高,经治疗后,T组和C组(3.4±1.3、3.4±1.1)均较M组(4.4±0.9)有明显降低(P<0.05)。 5PAS染色结果M组肾小球系膜区基质明显增多,PAS染色强阳性,细胞增生。N组系膜区基质略有增多,PAS呈淡染阳性,细胞不增生。T组和C组较M组有改善。 6各项检查指标结果造模各组大鼠血糖均较正常组(4.62±1.16)明显升高(P<0.01),经用药治疗后,治疗组大鼠血糖(17.85±1.15)较模型组(22.31±2.24)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大鼠高血糖(19.71±1.02)也得到缓解,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大鼠存在肾脏肥大,与正常组(肾重/体重:2.49±4.0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用药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肾重/体重分别为7.96±4.51、6.63±5.21,较模型组大鼠肾重/体重9.27±4.31明显降低,两组均能明显减轻DM大鼠的肾脏肥大,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各组大鼠血尿素氮、肌酐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糖尿病各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与正常组(11.18±1.24)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经用药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53.12±1.65、49.15±3.83,较模型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103.41±2.24)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各组大鼠甘油三脂的含量与正常组(0.40±0.02)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经用药治疗后,治疗组甘油三脂的含量(1.03±0.09)较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88±0.53、2.45±0.61)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糖尿病大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较正常组(4.29±0.71)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用药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分别为9.47±1.55、9.32±1.12)较模型组(13.69±2.31)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肾汤可明显降低DM大鼠的血糖、部分血脂指标,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减轻肾小球肥大、系膜基质增生及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减少血清和肾组织中TGF-β1的含量,从而减轻DM大鼠肾脏形态学损害,对实验性DM大鼠早期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