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脉止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6h】

通脉止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中医约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概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小儿出血性疾病,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在ITP发病中,细胞免疫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运用中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可以从根本上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导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小儿ITP通常具有热盛动血,迫血妄行的病机特点,同时“瘀血”这一病理机制贯穿于疾病始终,而且在运用寒凉药物止血时,应注意调气与顾护脾胃,故主张以凉血祛瘀止血为主,佐以健脾益气来治疗本病,并自拟通脉止血方(三七、生地、茜草、丹皮、仙鹤草等)。本课题通过观察通脉止血方对ITP小鼠的血小板、免疫器官、骨髓巨核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通脉止血方对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效及作用机理,为本方治疗小儿ITP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造模程序参照杨宇飞方法,首先制作豚鼠抗小鼠抗血小板血清(GP-APS)备用。然后选用60只同批出生健康BALB/C雌性小鼠,用随机法抽取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作为实验组。于1、3、5、7、9、11、13天,按照100μl/20g给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1:8用生理盐水稀释的APS。反复注射APS使小鼠血小板在7天内维持原水平的11%~25%,即为成功模型。同时按照100μl/20g给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除正常组外,造模第7天,取实验组小鼠尾血,按照血小板计数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泼尼松组、通脉止血方小剂量组、通脉止血方大剂量组,每组12只。在第1次注射APS后的第8天,模型组和正常组灌服蒸馏水,对照组灌服醋酸泼尼松(0.2mg/20g),治疗组灌服通脉止血方(小剂量组:0.424g生药/20g;大剂量组:0.848g生药/20g),每日1次,连续给药1周。最后一次给药后禁食12小时,先取小鼠尾血进行血小板计数,然后摘眼球取血,制备血浆、血清,以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剖腹取出脾脏、胸腺、右侧肾上腺,吸去血迹,称重以计算脏器系数。并取右侧股骨骨髓,涂片进行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观察。 结果:1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治疗前,各实验组血小板计数与正常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它们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束后,与正常组比较,泼尼松组和大、小剂量组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泼尼松组和大、小剂量组血小板数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01);泼尼松组和大、小剂量组之间血小板计数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免疫器官系数的变化各实验组脾脏均见不同程度增大,其中以模型组增大最为明显,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大剂量组与泼尼松组脾脏系数较模型组和小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模型组外,其它各组胸腺系数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小鼠肾上腺系数均无明显异常,较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3骨髓巨核细胞总数及其分类的影响各实验组骨髓巨核细胞总数均有所增多。从各组巨核细胞分类所占百分比可以看出,正常组骨髓巨核细胞以产板型为主;模型组骨髓巨核细胞总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以颗粒型为主;大剂量组骨髓巨核细胞总数接近正常(P>0.05),且以产板型为主;泼尼松组和小剂量组骨髓巨核细胞总数较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以产板型为主;与模型组比较巨核细胞总数下降,有显著差异(P<0.001)。 4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CD4+降低(P<0.05),CD8+明显升高(P<0.001),CD4+/CD8+值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可见ITP小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大剂量组CD4+、CD8+、CD4+/CD8+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CD4+/CD8+与泼尼松组、小剂量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5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泼尼松组和小剂量组RBC-C3bRR和RBC-ICR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剂量组RBC-C3bRR和RBC-ICR升高,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大剂量组RBC-C3bRR和RBC-ICR与泼尼松组、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本实验证明通脉止血方具有如下作用:(1)提升血小板数;(2)促使骨髓巨核细胞总数恢复,使产板巨核细胞数增加,并向成熟方向分化;(3)促使脾脏免疫功能恢复,调节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纠正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状态,调节红细胞免疫,从而阻止B淋巴细胞活化,降低外周血小板相关抗体,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同时抑制骨髓巨核细胞的异常增生,并促进其成熟,使血小板生成增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