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人体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6h】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人体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又称骨髓基质细胞(BMSCs),存在于骨髓中,来源广泛,取材容易,能迅速培养增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具有很强的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可产生具有各种表型的子代细胞,分布在全身各结缔组织中,在体内和体外可以分化成为间质组织(包括骨、软骨、脂肪、肌肉)、神经组织和肝细胞等。由于MSCs能分化为各种不同的组织,因此在创伤修复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在皮肤微环境下,MSCs可以分化为表皮组织细胞,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证明。在部分模拟皮肤微环境的体外实验中,人MSCs可以出现表皮细胞角蛋白的表达,也已经有所报道。 本研究通过体外分离、培养、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体外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等技术,从细胞生物学、细胞表型表达等方面来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表皮细胞角蛋白表达等指标,通过自体对照实验研究MSCs与bFGF共同作用于人体创面后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目的: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体外培养条件下,人MSCs向表皮细胞的分化及表皮细胞角蛋白表达;MSCs与bFGF共同作用于人体创面后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方法: 1.无菌条件下取五月龄以上胎儿股骨骨髓腔抽洗液,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法培养并扩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形态并用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CD34、CD44,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 2.用18岁以下新鲜包皮组织培养人成纤维细胞并收集上清液。 3.MSCs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诱导组,用含人成纤维细胞上清液的培养液(10%FBS/DMEM+30%人成纤维细胞上清液+10ng/mlEGF)诱导人MSCs向表皮细胞分化(含血清DMEM培养液作为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诱导后CK19含量变化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4.选取有两个以上创面患者,用自体对照试验,研究人MSCs与bFGF共同作用于人体创面后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单纯使用bFGF的创面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创面闭合指数的比较在方差齐性检验的基础上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论: 1.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得到细胞成份均一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示间质干细胞表面标记抗原CD44阳性,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抗原CD34阴性,细胞生长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经成纤维细胞上清液诱导后可出现表皮细胞角蛋白CK19的表达,可能出现了向表皮细胞的分化。 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共同作用于人体创面后,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速度,同时可以提高创面的愈合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