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及心理状态研究
【6h】

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及心理状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障碍研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胃动力障碍是FD发生的主要机制,并被认为是引起餐后饱胀感、早饱、餐后恶心、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的主要原因。随着对FD认识的不断深入,罗马Ⅲ学术委员会对FD的诊断提出了新的标准,并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异常为基础又将FD分为两种亚型,即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和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因罗马Ⅲ标准认为PDS型FD患者以餐后饱胀感、早饱、餐后恶心、暖气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且症状与进餐相关,故本研究应用核素法对PDS型FD患者和健康人进行胃排空检测,比较二者胃排空情况,从而明确PDS型FD患者是否存在胃动力障碍,探讨其发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治疗PDS型FD患者是否应用促动力药物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对PDS型FD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胃排空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临床症状与胃排空的关系。 近年来,亦有许多学者提出重视心理因素在FD发生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PDS型FD患者和健康人进行焦虑、抑郁量表调查,明确PDS型FD患者是否较健康人易存在焦虑、抑郁状态,同时对PDS型FD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状态进行相关性研究,明确二者相关性,探讨PDS型FD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对PDS型FD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双探头1英寸晶体e.camduet型PET/SPECT仪,对PDS型FD患者和健康人进行胃排空检测。34例PDS型FD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岁)45.94±13.19,平均体重指数(kg/m2)23.04±3.32;21例健康人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岁)42.47±14.52,平均体重指数(kg/m2)22.50±2.25。观察PDS型FD患者和健康人在进餐后即刻、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时胃内放射性计数,依此计算出胃半排空时间(gastric emptying half-time,GET1/2)及120min胃排空率(gastric emptying rate at 120 minutes,GE120)。应用LDQ量表对PDS组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计算症状总积分。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对PDS型FD患者和健康人进行评分。20例PDS型FD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岁)38.00±10.09;30例健康人中男性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岁)37.17±11.08。同样应用LDQ量表对PDS组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计算症状总积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在胃排空试验研究中,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PDS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年龄、体重指数、GET1/2、GE120结果进行分析。在心理状态研究试验中同样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两组的年龄、焦虑标准总分、抑郁标准总分及各评价抑郁状态的4个因子总分结果进行分析。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PDS型FD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胃排空及心理状态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 1在胃排空研究中,发现PDS型FD患者GET1/2(min)为105.54±25.66,健康人GET1/2(min)为78.19±14.3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66,P=0.000)。PDS型FD患者GE120(%)为56.32±12.91,健康人GE120(%)为70.71±11.1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21,P=0.000)。34例PDS型FD患者餐后饱胀感与GET1/2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为rs=0.086,P=0.627,无统计学意义;早饱与GET1/2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为rs=-0.058,P=0.745,无统计学意义。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恶心、嗳气症状与GET1/2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34例PDS型FD患者餐后饱胀感与GE120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为rs=0.025,P=0.888,无统计学意义。早饱与GE120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为rs=0.013,P=0.944,无统计学意义。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恶心、嗳气症状与GE120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 2在评价PDS型FD患者心理状态研究中,发现PDS型FD患者SAS平均总粗分为39.90±6.45分,平均标准总分为49.90±8.07分;健康人SAS平均总粗分为29.73±8.35分,平均标准总分为36.73±10.45分。两组SAS标准总分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61,P=0.000)。PDS型FD患者SDS平均总粗分为40.50±8.38分,平均标准总分为50.3±10.50分;健康人SDS平均总粗分为30.31±5.79分,平均标准总分为38.03±8.59分。两组SDS平均标准总分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24,p=0.000)。在SDS评分中,将抑郁状态分为4个因子,即躯体症状和焦虑因子、乐观情绪因子、生理状态因子及恶劣心境因子。PDS型FD患者与健康人在上述4个因子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344,P=0.002;t=2.680,P=0.011:t=5.488,P=0.000;t=2.472,P=0.017)。PDS型FD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与SAS、SDS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rs=0.502,P=0.024;rs=0.911,P=0.000)。 结论: 1.PDS型FD患者的GET1/2较健康人明显延迟,GE120则明显低于健康人,说明PDS型FD患者较健康人存在明显胃动力障碍。 2.PDS型FD患者各种临床症状评分及症状总积分与GET1/2和GE120之间无相关性。说明不能用PDS型FD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来评价其胃动力情况。 3.PDS型FD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健康人,说明PDS型FD患者比健康人易存在心理障碍。 4.PDS型FD患者的SAS、SDS评分与其临床症状之间呈正相关,说明PDS型FD患者的心理障碍程度越严重,其临床症状越严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