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特异性免疫治疗引起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耐受的研究
【6h】

特异性免疫治疗引起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耐受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变应性疾病中的作用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引起过敏性鼻炎患者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通过分析不同组间细胞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在鼻黏膜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白介素5(interleukin-5,IL-5)的血清学表达差异,以及鼻黏膜病理学变化。探讨ICAM-1和IL-5在变应性鼻炎免疫耐受形成机制中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采集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期间到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在脱敏治疗前血清标本和鼻腔粘膜标本,以及脱敏治疗后3个月、1年、2年的血清标本;2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标本及鼻腔粘膜标本;鼻腔类固醇激素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对照组患者2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血清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在免疫治疗前患者鼻腔粘膜标本中ICAM-1的含量及分布情况,采用病理切片观察不同组间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的ICAM-1、IL-5含量。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均数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LSD-t检验,用直线相关Parson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对ICAM-1的分析变应性鼻炎治疗前,ICAM-1在变应性鼻炎鼻甲粘膜组织内的血管内皮上皮间质及上皮基底膜中均有明显表达,而在正常对照组中未见明显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及87.5%,在正常鼻甲粘膜中阳性率为20%。变应性鼻炎与正常鼻甲粘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24.805,P=0.000)。(2)ICAM-1含量的分析在治疗前,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鼻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的ICAM-1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F=5.501,P=0.009),随着免疫治疗的进行,ICAM-1的含量呈逐渐减低,并有接近正常对照组趋势,在免疫治疗后的3个月时变应性鼻炎组与正常对照组即无显著性差异(P=0.328),而变应性鼻炎对照组同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00)。(3)IL-5含量的分析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鼻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5.166,P=0.012)。变应性鼻炎组和变应性鼻炎对照组,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983),而两组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P=0.009)。(4)ICAM-1与IL-5的相关分析直线相关分析得到两者之间呈正的直线关系。结论:ICAM-1、IL-5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血清中ICAM-1、IL-5的含量水平可作为变应性鼻炎发病、治疗及预后的监测指标;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