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与抗反流术式的研究
【6h】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与抗反流术式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的生活质量评价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的抗胃食管反流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患者酸反流和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相关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水平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胃食管反流与环氧化酶-2(COX-2)和细胞因子(Cytokine)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通过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应用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和胆红素监测、胃镜、组织学等检查综合评估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的抗胃食管反流效果,并且研究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酸反流和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的关系以及对食管粘膜的损伤作用;将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的胃食管反流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人体模型,来研究食管粘膜的COX-2和TNF-α表达规律,探讨胃食管反流对食管粘膜的损伤机制。 第一部分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的生活质量的评价 目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出现的胃食管反流及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我们期望通过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减轻胃食管反流程度,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评价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的手术效果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0例食管癌或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吻合方法(常规吻合组),另一组在常规吻合的基础上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抗反流吻合组)。术后3个月后,有49例患者参加术后随访,常规吻合组25例,其中食管中段癌12例,食管下段癌1例,贲门癌12例,男19例,女6例,年龄范围52~73岁,平均59岁;抗反流吻合组24例,其中食管中段癌12例,食管下段癌5例,贲门癌7例,男20例,女4例,年龄范围47~77岁,平均61岁。查阅病例调查70例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调查其术后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应用EORTC QLO问卷表对随访的患者进行术后生活质量评价。 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1年两组吻合口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别(P均>0.05)。术后1年生存率均为100%。(2)抗反流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与常规吻合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常规吻合组相比,抗反流组疲劳、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气促、腹泻和便秘症状也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抗反流组的失眠症状比常规吻合组低(z=1.83,P=0.0470);抗反流组烧心和反胃症状明显低于常规吻合组(P均<0.05),而吞咽困难、进食改变、体重减轻在两组问无明显的差别(P均>0.05)。 结论:(1)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并不增加手术风险,也未降低手术疗效。(2)附加抗反流能够明显减轻胃食管反流症状,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其抗反流作用有待于客观检查进一步证实。 第二部分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的抗胃食管反流的研究 目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广泛存在胃食管反流,药物治疗只能缓解反流症状,抗反流手术已在临床上应用。我们应用的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明显的减轻胃食管反流症状,其抗反流作用需要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应用客观检查来综合评价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的抗反流效果,并希望能够了解此种手术方法的抗反流机理。 方法:本研究自2006年3月~2007年3月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0例食管癌和责门癌患者分为常规吻合组和抗反流吻合组,术后3个月后,有30例患者分别进行食管测压、24小时pH和胆红素监测、电子胃镜、胃镜咬检组织学检查。其中常规吻合组16例,包括食管中段癌8例,食管下段癌1例,贲门癌7例,男13例,女3例,年龄范围42~73岁,平均59岁;抗反流吻合组14例,其中食管中段癌7例,食管下段癌2例,贲门癌5例,男12例,女2例,年龄范围42~77岁,平均58岁。3例患者在实施食管测压检查后拒绝其他检查,常规吻合组2例,抗反流吻合组1例。 结果:(1)抗反流吻合组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吻合组(t=2.21,P=0.0320)。而组织学检查反流性食管炎评分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t=1.16,P=0.2553)。(2)食管测压结果显示在抗反流吻合组中,8例患者残余食管呈低振幅的无效收缩,其余6例可见原发蠕动的出现,在常规吻合组中,11例患者的残余食管呈现低幅度的无效收缩,其余5例可见原发蠕动的出现。通过比较残余食管和胃内的静息压,结果显示抗反流组残余食管静息压高于胃内压(t=2.4037,P=0.0319),而常规吻合组二者无明显差别(t=0.7792,P=0.4480)。(3)对27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患者进行24小时pH和胆红素监测,在常规吻合组中,1例患者无反流出现;抗反流吻合组中,有2例患者无反流出现,其余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酸反流及DGER。通过比较两组间24小时pH和胆红素监测参数,结果显示24小时酸反流和DGER的总的反流次数、长于5分钟的反流次数在两组间无明显的差别(P均>0.05),而抗反流吻合组的最长反流的时间明显低于常规吻合组(z=2.099,P=0.0358),抗反流吻合组中的pH<4.00的时间百分比(全部、直立位、平卧)、DeMeester评分和胆红素吸收值abs>0.14的时间百分比(全部、直立位、平卧位)均低于常规吻合组(P均<0.05)。 结论:(1)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胃底折叠术有减轻胃食管反流的作用,但尚未达到理想的抗反流手术效果,有待于长期观察。 (2)吻合口上方残余食管静息压的轻度增高而形成的高压带,可能是减轻胃食管反流的原因。 第三部分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患者酸反流和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相关研究 目的: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是指十二指肠内容物经幽门反流到胃内与胃液混合,再反流到食管内。十二指肠内容物与胃酸的混合,对食管粘膜造成严重的损伤。本研究应用24小时pH和胆红素同步监测、反流症状随访、电子胃镜检查来研究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酸反流和DGER的相互关系和反流特征;酸反流和DGER对反流症状的影响作用;酸反流和DGER对食管粘膜的损伤作用。 方法:本实验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随访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3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为40~73岁,平均61岁。食管中段癌术后患者15例,食管下段癌术后4例,贲门癌术后13例。对所选的研究对象进行烧心、反酸症状调查,应用DeMeester法进行分级和评分进行分析;应用电子胃镜检查观察残余食管反流性食管炎程度和Barrett食管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级和评分;应用24小时pH和胆红素同步监测,记录酸反流和DGER的总次数、超过5分钟的反流次数、最长的反流时间,酸反流pH<4.00的总时间、pH<4.00的时间百分数、DeMeester评分,DGER abs>0.14的总时间、abs>0.14的时间百分数,参考上述指标评估反流程度。 结论:(1)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存在广泛的酸反流和DGER,反流形式以混合性反流为主(同时出现酸反流和DGER)。(2)DGER可单独出现,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的发生紧密相关;酸反流和DGER与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DGER出现偏酸性环境中,对食管粘膜的损伤作用更严重。(3)酸反流和DGER的程度均受到体位改变的影响。 第四部分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由于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患者长期存在胃食管反流,可以将其作为研究霄食管反流病的人体模型,连续观察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程度和食管粘膜环氧化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了解胃食管反流对COX-2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本实验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随访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3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为40~73岁,平均61岁。32例患者进行24小时pH和胆红素同步监测观察不同时间段胃食管反流的程度,同时进行胃镜检查并咬取食管粘膜标本,应用特异性COX-2、TNF-α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连续观察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残余食管粘膜COX-2、TNF-α的表达水平。 结论: (1)胃食管反流程度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胃食管反流程度与食管粘膜COX-2有明显相关性。 (2)TNF-α的持续表达及其与其他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 (3)胃食管反流病的人体模型使研究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的发病机制成为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