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北赵县某“献血村”人群HCV血清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6h】

河北赵县某“献血村”人群HCV血清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河北赵县“献血村”村民HCV的感染情况及HCV基因型分布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推断该村村民出现抗-HCV阳性的危险因素,为减少HCV传播和对HCV感染者进行治理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并探讨HCV基因分型的方法。
   方法:以河北省赵县某“献血村”全村520位村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次横断面调查。对该村所有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所有村民采集血液样本,无菌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法(ELISA)法对所有520份血清进行抗-HCV抗体检测;以RT-PCR法对其中可利用的483份血清分别扩增HCV之5’LITR、C/E1、NS5B基因片段,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用Mega4.0软件进行HCV系统进化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判定基因亚型。
   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总的抗-HCV血清阳性率为28.46%(148/520)。无献血史村民的抗-HCV抗体阳性率为16.55%,有献血史的研究对象中抗-HCV血清阳性率为42.80%(101/236),有献血史与无献血史村民之间的抗-HCV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只献全血的献血员中抗-HCV抗体的阳性率为15.38%,只献血浆的献血员中抗-HCV抗体的阳性率则高达80.00%,既有献全血又有献浆史的献血员中抗-HCV抗体的阳性率也高达69.30%。出卖血浆是有偿献血员出现抗-HCV血清阳性的一个相关因素(P=0.0037),但是卖全血却不是其相关因素(P=0.7736),有手术史也是村民出现抗-HCV阳性的一个相关因素(P=0.0270)。献全血年数/次数与抗-HCV阳性率之间及献浆次数与抗-HCV阳性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但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只有混合献血、献浆史与村民出现抗-HCV阳性之间存在相关性。HCV-RNA核酸定性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数是79人,其中的71份样本成功地进行基因分型,1b亚型的样本数为37例,占52.11%;2a亚型的样本数为34例,占47.89%。
   结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间非法的单采浆过程中的不卫生的操作存在交叉污染,是导致有偿献血员出现抗-HCV抗体危险因素;高HCV感染率人群可能更易通过其他的经皮传播途径向普通人群传播丙型肝炎;该村居民感染的HCV基因型只有1b、2a两种亚型;利用HCV之C/E1区域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可作为HCV基因分型的研究方法。由于单采浆时的交叉污染是这两种亚型的HCV都有同等的机会进行传播,因此这两种基因亚型所占的比例趋于平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