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辛伐他汀对兔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活性的影响
【6h】

辛伐他汀对兔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活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他汀类药物的抗心律失常效应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然而随之带来的再灌注损伤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心肌缺血后发生再灌注可产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特别是室速、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约占心血管死亡事件的50%左右。因而缺血再灌注(I-R)心律失常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他汀治疗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但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酶解法分离兔I-R后左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研究I-R后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L型钙通道电流(ICa-L)、瞬间外向钾电流(Ito)活性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各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抗心律失常的离子机制。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45只,从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购买,雌雄不拘,体重2.0~2.5kg。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I-R组和他汀组。
   2.模型制作:采用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分钟后,放松结扎线后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急性I-R模型。他汀组术前给予辛伐他汀(5 mg·kg-1·d-1),口服3天,I-R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术前给予安慰剂口服3天,其中假手术对照组开胸后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并不结扎血管。在组织病理学染色中,急性I-R模型的缺血时间为3小时,再灌注时间为60 min。
   3.心律失常评分标准:(1)0分,无心律失常;(2)1分,偶发性室性早搏;(3)2分,频发性室性早搏;(4)3分,偶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4分,频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5分,频发性室颤。
   4.细胞分离:利用酶解(胶原酶,Sigma公司)的方法分离心室肌细胞,梗死区细胞(指梗死区周围存活细胞)来源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毗邻的左心室前壁梗死区部位,非梗死区为左心室游离壁与心梗区相对应区域,正常对照组细胞则取自正常兔心室与梗死区相对应的部位。
   5.电流记录: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他汀组和I-R组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心肌细胞INa、ICa-L和Ito活性的变化,并与假手术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电流记录的刺激程序由pulse+pulsefit软件控制,通道信号经EPC-9膜片钳放大器放大,通过Ag-AgCl电极丝和填充电极内液的微电极导入细胞,产生的电流信号经EPC-9转换,为pulse+pulsefit软件采集、分析,采集的数据用Origin 7.5拟合。
   6.组织病理学研究:心肌梗塞面积TTC染色并比较各组梗死区占横断面积的百分比。
   7.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四格表的Fisher确切概率法。所有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的指标。
   结果:
   1.辛伐他汀对I-R中心律失常的影响。
   假手术对照组在观察期内仅偶尔出现室性早搏,未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I-R组在心肌缺血时,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可出现室性早搏(室早)、室速和室颤等心律失常;在再灌注即刻,出现较为严重的室速和室颤,此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兔心电图ST段明显恢复,心肌缺血改善,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的发生减少。与对照组比较,I-R组心律失常的评分明显增加(P<0.01)。辛伐他汀组兔在I-R期间,也可出现室早、室速(但无室颤)等心律失常,与I-R组相比,其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发生率及心律失常评分明显降低(P<0.01)。
   2.辛伐他汀对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2.1 I-R组和辛伐他汀组在梗死区与非梗死区之间的INa电流密度峰值的比较。
   2.2 辛伐他汀对梗死区心肌INa的影响。
   2.2.1 辛伐他汀对INa及I-V曲线的影响。
   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I/R可导致INa明显下降,辛伐他汀治疗可逆转这种变化。
   2.2.2 辛伐他汀对INa稳态失活曲线的影响。
   对照组,I-R组及辛伐他汀组的失活曲线斜率K(mV)分别为8.25±0.42 mV(n=16),8.71±0.36 mV(n=12),9.11±0.64mV(n=15),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3 辛伐他汀对INa失活后再恢复曲线的影响。
   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可导致INa失活后再恢复时间延长,辛伐他汀治疗可逆转这种变化。
   2.3 辛伐他汀对梗死区心肌ICa-L的影响。
   2.3.1 辛伐他汀对ICa-L及I-V曲线的影响。
   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可导致ICa-L明显升高,辛伐他汀治疗可逆转这种变化。
   2.3.2 辛伐他汀对ICa-L稳态失活曲线的影响。
   ICa-L稳态失活曲线斜率K(mV):对照组为6.34±0.80 mV(n=16),I-R组为11.42±0.75mV(n=15),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辛伐他汀组k为10.67+0.68mv(n=13),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大(P<0.01),但和I-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4 辛伐他汀对梗死区心肌Ito的影响。
   2.4.1 辛伐他汀对Ito及I-V曲线的影响。
   Ito电流密度(+60 mV时)的对比显示:对照组为17.41±3.13(n=15),I-R组为9.49±1.91(n=1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他汀组为14.54±2.41(n=11),与I-R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但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缺血再灌注可导致Ito明显下降,辛伐他汀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这种变化。
   2.4.2 辛伐他汀对Ito稳态失活曲线的影响。
   对照组,I-R组及辛伐他汀组Ito稳态失活曲线斜率K(mV)分别为:为16.73±1.46mV(n=15),16.3 1±1.07 mV(n=11),17.05±1.58mV(n=11),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各组病理TTC染色结果。
   各组病理中梗死区所占横断面积的百分比:I-R组、格列苯脲-他汀组、他汀组分别为(28.17+2.31)%(n=5),(17.16+0.35)%(n=5),(5.34+0.72)%(n=5);I-R组较格列苯脲-他汀组明显增加(P<0.01),他汀组和其它两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心肌坏死,辛伐他汀治疗可保护缺血区心肌。
   结论:
   1.动物实验表明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2.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缺血心肌细胞INa和Ito明显下降,ICa-L明显增加,形成电重构,可引起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延长,并且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电生理异质性,为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辛伐他汀预治疗可减轻这些离子通道的异常变化,逆转电重构,而不依赖于其降血脂效应,可能为他汀类药物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所以,阻断或逆转异常电重构的形成,应当成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一个新的重要靶点。并且本研究扩展了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
   3.该研究证明辛伐他汀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推测其机制与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