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依达拉奉与纳洛酮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6h】

依达拉奉与纳洛酮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剂的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过程,缺血级联反应可引起急性神经元坏死、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及细胞凋亡。目前绝大多数单一神经保护剂应用的疗效受到了限制。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静脉给药后可清除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基团,防止脂质过氧化,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抗神经细胞凋亡。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极易透过血脑屏障,与脑内吗啡受体结合成为吗啡抑制剂,使β-内啡肽失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这类物质介导的神经毒性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合用依达拉奉和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塞灶的体积、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等方面,评估两药合用组从多个不同靶点阻断缺血级联反应,是否比单药组疗效更好,为神经保护剂合用(Neuroprotective Cocktails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对照组1)、依达拉奉组(对照组2)及两药合用组(治疗组),纳洛酮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两药合用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及纳洛酮,3组疗程均为14天。评定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梗塞灶的体积及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变化。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治疗前后基础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增分率如符合正态分布,使用t检验,反之使用秩和检验。有效率比较使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部位体积、IL-1β、TNF-α、IL-6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部位体积的改善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纳洛酮及两药的合用均降低血清中IL-1β、IL-6、TNF-α浓度,各组间疗效无差异。此外,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1依达拉奉、纳洛酮及两药的合用均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评分。
   2依达拉奉和纳洛酮合用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比单药治疗更好。
   3依达拉奉、纳洛酮及两药的合用均降低血清中IL-1β、IL-6、TNF-α浓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