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氯吡格雷反应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6h】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氯吡格雷反应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文应用前瞻性对比研究,通过观察应用标准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Syndrome,OSAS)发病情况,就OSAS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相应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从而加强对临床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是否存在OSAS进行早期识别,及时监测血小板聚集率,适时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降低不良心脏事件风险。
   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住我科,年龄40-80岁,符合2002年美国心脏协会(ACC)/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HA)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44例。并排除以下情况:(1)3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中风、颅内出血、手术、外伤者。(2)有应用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禁忌症者。(3)入院前已开始应用氯吡格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滞剂,以及在本研究期内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滞剂治疗者。(4)存在严重的重要脏器的疾病及其功能异常者。(5)未行夜间睡眠呼吸监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予以负荷量300mg氯吡格雷口服,并以75mg,1/日维持。常规应用阿司匹林(300mg,1/日)低分子肝素(2/日),他汀类,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以浓度为5μmol/L的ADP为致聚剂,分别于住院第1、2、4、6天监测血小板聚集率。按照所有患者各自第6天与第1天血小板聚集率比值的四分位数分为四组。所有患者应用ApneaLink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夜间睡眠呼吸监测。口鼻气流中止超过10秒以上定义为呼吸暂停,气流降低但未完全停止伴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4%以上记为低通气。将睡眠期间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次数的和即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凡AHI≥5次/小时,定义为存在睡眠呼吸障碍。于行睡眠呼吸监测的次日早晨6:00静息平卧状态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如果有统计学意义,用Fisher双侧检验比较。血小板聚集率以百分位数表示,同一指标治疗前后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各组一般临床特征资料:
   各组在性别,年龄,吸烟,肥胖,高血压,左心功能参数,血脂异常,冠脉病变特征,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家族史,及其他药物治疗所占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别。第1组中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8)。(见表1)
   2各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
   第1组患者第2,4,6天血小板聚集率分别减低至基础值的63.91%(P<0.01);90.90%(P>0.05);88.38%(P>0.05)。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第2,3,4组第6天血小板聚集率分别降低至基础水平的49.30%,32.37%和29.75%(P均<0.01)。(见图1)。第1组患者第6天血小板聚集率水平较基础水平无显著性降低(P>0.05);第2,3,4组患者第6天血小板聚集率水平较基础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P<0.01;P<0.01)。(见图2)
   3各组中OSAS的发生率
   各组中OSAS的发生率分别为60.7%(17例);25.0%(7例);14.3%(4例);3.6%(1例)。结果显示对氯吡格雷反应性较差的第1组OSA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第2,3,4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3)
   4血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第1组血清肾上腺素水平高于第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血清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第3,4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第2,3,4组间,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结论:OSAS的发生与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血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在其中发挥者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