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73和MDM2基因多态性与卵巢上皮性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6h】

P73和MDM2基因多态性与卵巢上皮性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p73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MDM2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的最常见的病因,其中90%是卵巢上皮性癌。卵巢上皮性癌因发病隐匿,进展迅速,约有70%的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5%~30%。有研究显示,遗传易感性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寻找易感基因,确立高危人群,实现早期诊断是提高卵巢癌生存率的有效途径。近年来,p73和MDM2(murinedouble minute2)作为肿瘤候选基因,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p73是一种候选的抑癌基因,在调控细胞周期和维持细胞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第二外显子非编码区存在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G4C14/A4T14),可以形成茎环结构而影响基因表达。而MDM2是一种原癌基因,也是p73重要的负调节因子,通过抑制。P73的转录活性进而减弱其功能。鉴于p73、MDM2在细胞周期控制和凋亡中的相互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p73和MDM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卵巢上皮性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从分子水平为卵巢癌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57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和257例健康志愿者妇女(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5 ml,以枸橼酸钠抗凝,采用蛋白酶K消化-饱和氯化钠盐析法提取白细胞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对p73 G4C14/A4T14、MDM2309T/G和MDM2Del1518+/-这3个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布行x2检验做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差异采用t检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采用x2检验,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相对风险度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EH软件分析MDM2309T/G和MDM2Dell518+/-基因单体型频率,21d软件分析连锁不平衡状态。采用似然比检验(likelihood ratio test)分析p73和MDM2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对照组p73 G4C14/A4T14和MDM2309T/G,Dell518+/-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x2=0.00,1.00和O.64,所有P值>0.05)。
   2卵巢癌组和对照组中,p73 G4C14/A4T14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和P=0.55)。与GC/AT+AT/AT基因型比较,GC/GC基因型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无关,OR值为1.24(95%CI=0.87~1.77)。以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或确诊时年龄分层分析,p73 G4C14/A4T14多态的基因型频率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
   3 MDM2309T/G的3种基因型频率(T/T、T/G、G/G)在卵巢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是30.0%、46.7%、23.3%和21.8%、47.1%、3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卵巢癌组中的MDM2309T/G SNP的G等位基因频率(46.7%)明显低于对照组(5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T基因型相比,携带G等位基因型(T/G+G/G基因型)可显著降低卵巢上皮癌的发病风险(OR=0.65,95%CI=0.44~0.97)。以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确诊年龄分层分析发现,携带G等位基因型(T/G+G/G基因型)可明显降低内膜样癌,晚期卵巢癌和50岁以上的卵巢癌病人的发病风险(OR=0.53,95%CI=0.31~0.90;OR=0.62,95%CI=0.40~0.97;OR=0.59,95%CI=0.38~0.92)。
   4 MDM2 Del1518+/-SNP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和P=0.45)。与(+/-)+(-/-)基因型相比,+/+基因型与卵巢上皮癌的发病风险无关(OR=1.17,95%CI=0.83~1.65)。但以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发病年龄分层分析显示,携带MDM2 Del1518+/+基因型有增加黏液性卵巢癌和早期卵巢癌发病风险的趋势(OR=2.01,95%CI=0.93~4.37;OR=1.64,95%CI=0.99~2.72),而与发病年龄无明显关联。
   5采用21d软件对MDM2309T/G和Del1518+/-两个多态位点进行联合分析,结果显示两个位点间存在部分连锁不平衡现象(D=0.57,P=0.00)。而采用EH软件对MDM2309T/G和Del1518+/-两位点SNPs进行单体型分析显示,虽然4种单体型(+1518/T309,+1518/G309,-1518/T309和-1518/G309)频率在卵巢癌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但与+1518/T309单体型相比,+1518/G309和-1518/G309单体型均可明显降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病风险(OR=0.73,95%CI=0.55~0.98;OR=0.65,95%CI=0.45~0.96)。
   6采用似然比检验分析p73 G4C14/A4T14 SNP与MDM2309T/G、Del1518+/-2个SNPs之间的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果发现,p73G4C14/A4T14与MDM2309T/G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P=0.03,OR=0.89,95%CI=0.80~0.99);而p73 G4C14/A4T14与Del1518+/-之间无明显交互作用(P=0.36)。与GC/GCp73 G4C14/A4T14-T/TMDM2309T/G基因型相比,携带(GC/AT+AT/AT)p73 G4C14/A4T14-(T/G+G/G)MDM2309T/G基因型可明显降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病风险(OR=0.55,95%CI=0.31~0.98)。
   结论:
   1 p73 G4C14/A4T14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遗传易感性无关。
   2携带MDM2309T/G多态的G等位基因型可能显著降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病风险,并与卵巢上皮性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确诊年龄有显著关联,因此,309G等位基因可能是卵巢上皮性癌发病的一个潜在的保护因素。
   3 MDM2 Del1518+/+基因型有增加黏液性卵巢癌和早期卵巢癌发病风险的趋势,而与发病年龄无明显关联。
   4 MDM2309T/G和Del1518+/-两个多态位点间存在部分连锁不平衡现象,+1518/G309和-1518/G309单体型均可明显降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病风险。
   5 p73 G4C14/A4T14与MDM2309T/G之间有明显交互作用,而p73G4C14/A4T14与Del1518+/-之间无明显交互作用存在。(GC/AT+AT/AT)p73 G4C14/A4T14-(T/G+G/G)MDM2309T/G基因型可明显降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病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