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拟方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功能障碍作用的研究
【6h】

自拟方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功能障碍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食管癌贲门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后患者的胃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几乎所有患者均存在胃功能障碍。临床上多表现为腹胀、早饱、纳差、恶心、反酸及活动后气短等一系列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生存质量。临床中术后多给予胃复安、多潘立酮、普瑞博思等胃肠动力药物来改善其症状,但此类药物疗效及远期效果均不十分理想。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它强调整体治疗,在手术后治疗过程中具有独特功效。本研究对中医药治疗胃功能障碍做一些探索性研究,以获得一种治疗术后胃功能障碍的良好方法,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目的: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胃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术后并发症。本实验通过临床试验观察自拟方对术后残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术后胃功能障碍提供一种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方法:本实验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存在胃功能障碍患者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35-70岁,平均58岁。包括食管癌34例,贲门癌2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58.2岁,食管癌18例,贲门癌12例;西药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57.8岁,食管癌16例,贲门癌14例。对照组为10名同期住院无消化道病变患者,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为56.4岁。临床中观察患者在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有效、显效、好转、无效)。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放免法测定其空腹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胃动素含量。应用显示子测定其治疗前后胃排空情况。同时记录其身体一般情况的变化(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体重等变化)。
   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资料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以95%可信区间为正常值范围,以P<0.05为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以P<0.01为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差异。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计数资料(疗效判定)采用秩和检验,数据整理应用Microsoft excel软件,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
   结果:
   1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1.1中、西药两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总体症状。中药组治疗前总体症状评分为:9.03±0.98,治疗后评分为:3.87±1.50。治疗前后比较(★P=0.000,★P<0.01),中药治疗前后有极显著差异。西药组治疗前总体症状评分为:8.97±0.91,治疗后评分为:4.90±1.66。治疗前后两组比较(★P=0.000,★P<0.01),西药治疗前后有极显著差异。中、西药两组差值比较,(▲P=0.0335,▲P<0.05),中、西药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
   1.2中、西药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单项症状改善情况:经中药、西药治疗后,各组单项临床症状积分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中、西药治疗前后均有极显著差异。中、西药两组比较:中药治疗后在改善早饱、纳差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两组有显著差异:其余症状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3中、西药两组总体疗效比较:中药组:其中有效为5例(16.7%),显效9例(30%),好转12例(40%),无效4例(13.3%),总有效率为86.7%。西药组中有效率为3例(10%),显效为7例(23.3%),好转为13例(43.3%),无效7例(13.3%),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P=0.0348,P<0.05),中、西药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2患者胃排空率的变化
   2.130分钟组:手术后胃排空率与术前比无显著差异▲P=0.985,▲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P=0.112,(◎)P>0.05,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西药组治疗前后。(◎)P=0.0785,(◎)P>0.05,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中、西药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
   2.260分钟组:手术后胃排空率较术前下降☆P=0.0358,☆P<0.05,术后较术前有显著差异。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P=0.034,★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西药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5,★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中、西药两组治疗后无显著差异◇P=0.358,◇P>0.05。
   2.390分钟组:手术后胃排空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335,☆P<0.05,术后较术前有显著差异。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P=0.003,★P<0.01,,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西药组治疗前后比较★P=0.001,★P<0.01,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中、西药两组治疗后比较◆P=0.035,◆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2.4120分钟组:手术后胃排空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P<0.01,术后较术前有极显著性差异。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P=0.000★P<0.01,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西药组治疗前后比较★P=0.000,★P<0.01,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中、西药两组治疗后比较◆P=0.003,◆P<0.01,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2.5240分钟组:手术后胃排空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26.☆P<0.05。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中、西药组对此期胃排空率无明显改善(◎)P=0.0510,(◎)P>0.05,(◎)P=0.0554,(◎)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3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3.1胃动素:中、西药两组治疗前与健康志愿者组比较:☆P=0.000,☆P<0.01,手术后患者胃动素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中药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410,★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西药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3359,★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中、西药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
   3.2胃泌素:中、西药两组治疗前与健康志愿者组比较:☆P=0.000,☆P<0.01,手术后患者胃动素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中药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31,★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西药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885,★P>0.05,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中、西药两组治疗后比较:◆P=0.012,◆P<0.05,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4不良反应情况
   给予中、西药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均较好,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中药组出现服药后腹泻2例,出现服药后恶心症状2例。西药吗丁啉组出现头痛、腹泻、口干各1例。
   结论:1通过中、西药两组疗效比较,自拟方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并优于西药吗丁啉。2通过中、西药两组显示子胃排空测定比较,自拟方显著提高患者胃排空率,可有效促进患者胃排空,从而改善患者症状。3通过观察中、西药两组对患者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自拟方可显著提高患者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分泌,从而为中药促进胃动力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