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创伤性凝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6h】

创伤性凝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典型病例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创伤性凝血病的研究进展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创伤性凝血病认识,分析其对预后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09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创伤急救中心的21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各种因素与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预后及凝血障碍的关系。
   结果:生存组13例(61.9%)和死亡组8例(38.1%)在调整研究对象年龄混杂因素后损伤致就诊时间窗、急诊血常规(RBC、HGB、PLT)、急诊凝血分析(PLT、PT、PTA、INR、FIB、APTT、TT)、急诊动脉血气PH及第一个24小时内输入血制品量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中ISS和BE却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后,ISS和BE与凝血病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H值与凝血紊乱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受伤的解剖部位与入院后是否发生凝血病无相关性。
   结论:监测严重创伤患者入院时碱缺乏的变化和评估ISS值,有助于评估入院时凝血功能情况并指导早期救治,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