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化浊疏肝法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食量、瘦素及食欲素等影响的研究
【6h】

化浊疏肝法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食量、瘦素及食欲素等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化浊疏肝法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食量、瘦素及食欲素等影响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化浊疏肝法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食量、瘦素及食欲肽等影响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化浊疏肝法对激怒所致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食量变化及瘦素、食欲素等分泌的影响,探讨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神经生化基础。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化浊疏肝对食欲影响的可能机制。
   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64只,体重200-240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首先随机将实验大鼠分为3组,即造模检验对照组(n=5)、造模检验刺激组(n=5)、和正式实验组(n=54)。将正式实验组大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正常组(A)、刺激激怒对照组(B)、中药治疗低剂量组(C)、中药治疗中剂量组(D)、中药治疗高剂量组(E)和西药治疗组(F)6组,每组9只大鼠。每日测量每组大鼠日均食量,自由饮食和饮水,鼠粮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采用长海绵钳夹大鼠尾远端令其与其它大鼠撕打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除正常组和造模检验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每日均接受造模刺激。连续造模7天后。对造模检验对照组和造模检验刺激组大鼠连续禁食12小时后进行模型检验,通过对大鼠行为和饮食观察及血清瘦素水平的检测检验动物模型是否造模成功,行为上刺激组大鼠出现明显进食减少,体重减轻,情绪上表现出困倦状态,毛皮发暗并伴有枯黄样变,大鼠断头取血后,对离心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瘦素水平测定,对饮食、体重及瘦素水平数据进行两样本间t检验,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造模成功。之后停止对各组大鼠的刺激,正常组和刺激激怒对照组大鼠每日给予2ml蒸馏水灌胃,中药治疗低剂量组每天给予0.5ml浓缩中药加1.5ml蒸馏水的中药灌胃治疗,中药治疗中剂量组每天给予1ml浓缩中药加1ml蒸馏水的中药灌胃治疗,中药治疗高剂量组每天给予2ml浓缩中药灌胃治疗,西药治疗组每天给予吗丁啉溶液2ml灌胃治疗,浓缩中药为自拟化浊疏肝方原液浓缩为1/10所获得的浓缩液,由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煎制。连续治疗7天后对所有大鼠禁食禁水12小时后断头处死,处死20分钟前对每只大鼠均用墨汁1ml灌胃,断头后快速留取血标本并在冰盒上分离出下丘脑,破腹后取出全小肠根据墨汁长度测量小肠推进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瘦素水平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浆及下丘脑组织中的食欲素A进行测定。根据所有组的检测结果观察,探讨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神经生化基础。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化浊疏肝对食欲影响的可能机制。
   结果:1食量变化(图1):正常组食量比较稳定;造模期刺激激怒对照组及中西药物治疗各组大鼠食量迅速减少,下降趋势明显;治疗期刺激激怒对照组大鼠食量继续保持低食欲状态,食量恢复不明显,中药治疗低剂量组大鼠食量恢复趋势相比刺激激怒对照组略好,但日均食量仍远低于其它各组大鼠,中药治疗中剂量组大鼠食量逐步稳定回升,到治疗期结束已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组大鼠日均食量水平,中药治疗高剂量组大鼠食量回升趋势明显,治疗后期食量甚至已经超过正常组大鼠日均食量,西药治疗组大鼠食量恢复趋势与中药治疗高剂量组基本相同。
   2小肠推进率(表1):各组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常组与中药治疗高剂量组之间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间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数看刺激激怒对照组(46.44±2.74%)略低与中药治疗低剂量组(52±3.43%),中药治疗低剂量组明显低于中药治疗中剂量组(63.33±3.16%),中药治疗高剂量组(71.44±3.09%)高于前面三组接近正常组(72.67±2.69%)水平,西药治疗组(76.44±2.51%)在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上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3体重变化(表2):初始分组后:各组大鼠之间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体重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常组(A)与其他各组大鼠体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间大鼠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数看接受刺激的各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223.33±8.82g)。治疗后:各组大鼠体重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中药治疗中剂量组(D)和西药治疗组(F)之间大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中药治疗高剂量组(E)相比0.01<P<0.05,刺激激怒对照组(B)、中药治疗低剂量组(C)和A组、D组、E组、F组之间大鼠体重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从均数看A组(222.78±8.51g)、E组(219.56±7.13g)大鼠体重高于D组(207.44±10.08g)、F组(208.33±7.21g)大鼠体重,并明显高于B组(190.44±9.58g)和C组(197.44±8.82g)大鼠体重。
   4血清瘦素水平(表3):各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刺激激怒对照组(B)和中药治疗低剂量组(C)之间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A)、中药治疗中剂量组(D)、西药治疗组(F)各组之间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中药治疗高剂量组(E)、F组各组之间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间大鼠血清瘦素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数看B组(15.73±2.48ng/ml)和C组(14.00±1.73ng/ml)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四组,D组(11.00±2.15ng/ml)、E组(10.05±1.33ng/ml)和F组(10.93±1.61ng/ml)大鼠血清瘦素水平均已接近于正常组(12.38±1.60ng/ml)水平。
   5血浆食欲素A水平(表4):各组大鼠血浆食欲素A水平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常组、中药治疗中剂量组、西药治疗组之间大鼠血浆食欲素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药治疗组分别和中药治疗中剂量组、中药治疗高剂量组相比大鼠血浆食欲素A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间大鼠血浆食欲素A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数看刺激激怒对照组(691.67±32.05pg/ml)和中药治疗低剂量组(648.63±32.48pg/ml)大鼠血浆食欲素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四组,中药治疗中剂量组(571.59±18.75pg/ml)、中药治疗高剂量组(552.09±19.53pg/ml)、西药治疗组(567.19±10.61pg/ml)大鼠血浆食欲素A水平接近于正常组(570.14±24.05pg/ml)水平。
   6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表5):各组大鼠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常组(A)和中药治疗中剂量组(D)、中药治疗高剂量组(E)、西药治疗组(F)之间大鼠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刺激激怒对照组(B)和中药治疗低剂量组(C)之间大鼠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E组、F组各组之间相比大鼠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间大鼠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数看B组(3.65±0.76pg/μg)略低与C组(3.99±0.83pg/μg)大鼠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B组、C组明显低于其他四组大鼠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D组(5.25±0.64pg/μg)、E组(5.49±0.62pg/μg)、F组(5.43±0.35pg/μg)大鼠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接近于正常组(5.08±0.45pg/μg)。
   7血清瘦素水平与血浆食欲素A水平的相关性(图2):大鼠血清瘦素水平(x)与血浆食欲素A水平(y)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直线回归方程为y=433.234+13.5240x(r=0.6342,p<0.01)。
   8血清瘦素水平与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的相关性(图3):大鼠血清瘦素水平(x)与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y)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直线回归方程为y=7.4652+0.2145x(r=-0.6030,p<0.01)。
   9血浆食欲素A水平与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的相关性(图4):大鼠血浆食欲素A水平(x)与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y)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直线回归方程为y=11.5789+0.0113x(r=-0.6754,p<0.01)。
   结论:1通过化浊疏肝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FD大鼠的食量和体重,其营养状况相比非治疗状态下大鼠恢复速度明显加快。
   2以化浊疏肝法为指导,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FD可提高大鼠胃动力,但在提高胃动力效应方面比吗丁啉略差。
   3采用化浊疏肝法治疗FD可使的大鼠血清瘦素和血浆食欲素A分泌水平明显降低,下丘脑食欲素A分泌水平明显升高,并随着药量的加大这种差异越明显,这可能是化浊疏肝法治疗FD的作用机制之一。
   4通过连续夹尾刺激法建立FD模型,大鼠血清瘦素水平与血浆食欲素A水平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血清瘦素水平与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血浆食欲素A水平与下丘脑食欲素A水平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