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儿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6h】

小儿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1、了解近两年来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小儿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cute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ITP)的病例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2、通过对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案,寻找较经济适用的方案。3、通过文献综述的学习,总结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方法:1、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对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登记,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按照国际上普遍采用ITP国际工作组指定的疗效标准[1]评定三组不同治疗方案疗效。3、将入组的119例病例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共41例,单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治疗组B组,共39例,使用大剂量的人免疫球蛋白(HD-IVIG,总量2g/kg)+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治疗组C组,共39例,使用较B组剂量略小的人免疫球蛋白(总量1g/kg)+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三组中甲基强的松龙剂量均为15~20mg/kg·d×3天(每天最大剂量≤500mg),三组疗程结束后,均予以口服强的松维持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血小板计数。4、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观察指标均是非正态分布,因此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即M(QR)表示。组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组间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时,排秩后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疗效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除疗效的两两比较采用α=0.017检验水准外,其余均以α=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
   1、资料一般特点
   入组的119例患儿中,男性82例,女性37例,男/女之比约为2.22:1。年龄从0.08岁到13.25岁不等,中位年龄3.25岁,血小板计数介于0~20×109/L之间。住院时间以3月~5月份居多(共34例),6月~8月份与12月~月份次之(各32例),9月~11月份最少(共17例)。所有患儿均有皮肤黏膜出血和(或)瘀斑,其中鼻出血24例(17.9%),消化道出血2例(1.5%),硬膜下出血2例(1.5%),血尿2例(1.5%),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45例(33.6%),有疫苗接种史10例(7.5%),腹痛、腹泻6例(4.5%)(Tablel)。
   2、组内及组间血小板计数的比较
   对照组A组及治疗组B、C组患儿在治疗之前中位血小板计数分别为8x109/L、6×109/L、5×109/L。3组之间进行比较,P=0.49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ble2)。
   2.1治疗后第3天血小板计数的比较:
   2.1.1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的比较:
   A、B、C3组治疗后第3天中位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4×109/L、162×109/L、120×109/L。各组治疗后第3天血小板计数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ble2)。
   2.1.2治疗后第3天三组之间血小板计数的比较:
   三组之间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检验可知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P>0.05)(Table2)。
   2.2三组治疗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变化比较
   2.2.1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
   A、B、C三组治疗后第7天中位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10×109/L、258×109/L、264×109/L,各组治疗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ble3)。
   2.2.2治疗后有第7天三组之间血小板计数的比较:
   三组之间血小板计数比较,P=0.000,P<0.05,经检验可知治疗组B、C组均较对照组A组的第7天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773,P>0.05)(Table3)。
   3、疗效的比较
   3.1治疗后第3天:三组之间疗效进行比较,x2=16.570,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疗效,Z=-0.914,P=0.369,P>0.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ble4)。
   3.2治疗后第7天:三组之间疗效进行比较,x2=20.417,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疗效,Z=-0.323,P=0.747,P>0.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ble5)。
   结论:
   1、所得119例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均有皮肤粘膜出血。男/女比例为2.22/1。大部分患儿年龄在0~1岁(34例)和3~4岁(32例)之间。住院日期以3~5月居多,9月~11月较少。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占33.6%,有疫苗接种史者占7.5%,腹痛、腹泻者占4.5%。提示此病常见于学龄前期患儿,以男孩居多,春季多发,秋季较少。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及疫苗接种有关。
   2、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A、B、C三组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提示无论是单纯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方案还是甲基强的松龙+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方案,对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有效。
   3、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治疗组的中位血小板计数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都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甲基强的松龙+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单纯用甲基强的松龙的近期效果佳。
   4、治疗后的第3天及7天,B、C两组间中位血小板计数及疗效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总量为1g/kg的人免疫球蛋白的近期疗效与2g/kg的人免疫球蛋白基本相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