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S1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时骶骨非安全区域的解剖学研究
【6h】

经S1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时骶骨非安全区域的解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骶髂关节螺钉闭合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脱位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自Matta提出在X线透视机下应用骨盆入口位、出口位、正位和侧位像置入骶髂关节螺钉以来,骶髂关节螺钉在固定骨盆后环骨折脱位中已广泛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就如何安全置入螺钉做了广泛研究,如进针点的选择,螺钉置入范围、数量、长度及角度,各种投射方式及计算机辅助系统的钉道设计等,使得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螺钉错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依旧存在。一个理想的骶髂关节螺钉位置应该是螺钉完全进入骶骨皮质并且分别平行于骶骨终板及S1神经孔。然而由于骶髂关节周围结构十分复杂,螺钉常穿透骶骨,有损伤髂血管、腰骶干及马尾等结构的危险。本研究通过对骶骨解剖的研究,计算在侧位骶骨翼斜坡上方由S1椎体和骶骨翼斜坡围成的三角形面积,螺钉置入此区域即穿出骶骨,有可能损伤血管神经,我们将其定义为“非安全区”。通过对“非安全区”的了解,为临床经S1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15具正常成人骶骨防腐标本进行测量,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排除骨折、肿瘤、畸形。每具标本均选取左侧面观测。对骨盆周围软组织仔细剔除,线性测量采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精度为1mm直尺、三角尺、精度为1°的量角器及圆规。将骶骨垂直固定于实验台上,使S1椎体上缘与水平面平行,取侧位观,调整致双侧骶骨翼完全重叠,可显示骶骨翼斜坡上方由S1椎体和骶骨翼斜坡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即“非安全区”。用游标卡尺及直尺测量S1椎体中线前后径长度D,用圆规测量骶骨翼斜坡在S1椎体投影的长度L及S1椎体前缘到骶骨翼斜坡投影的高度H,再用游标卡尺测量其数值。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可以得出S1椎体“非安全区”面积,中线前后径长度D与投影长度L的交角即为∠α,通过计算∠Sinα,查表后可得∠α度数。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男女之间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α值取0.05。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果:
   将骶骨垂直固定后置于侧位,当两侧骶骨翼重叠后,可观测到S1椎体上方“非安全区”,通过测量工具测得S1椎体前后径长度D(男、女)分别为27.68±0.90 mm和26.30±2.38 mm;骶骨翼斜坡在S1椎体投影的长度L(男、女)分别为23.62±2.62 mm、22.05±1.25 mm,S1椎体前缘到L的高度H(男、女)分别为17.7±0.98 mm、16.4±1.03 mm,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出骶骨“非安全区”的面积(男、女)分别为209.38±28.71mm2、180.79±15.21 mm2,通过计算∠Sinα,查表后可得∠α度数(男、女)分别为39.7°±2.3°、39.2°±7.4°。根据统计分析男、女骶骨“非安全区”面积无明显差异,且面积较恒定,但交角∠α存在变化,在此区域后下方置入骶髂关节螺钉不会进入盆腔,安全可靠。
   结论:
   临床上徒手在X线透视机下应用骨盆入口位、出口位、正位及侧位像置入骶髂关节螺钉依然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传统方法在植入螺钉时不能准确的反应骨性结构,导致安全性降低。侧位像上骶骨翼斜坡投影被髂骨皮质密度区所代替,许多医师通过这个高密度线来估计骶骨翼斜坡,因此存在一定误差。对于定位准确的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成本费高,现阶段难以广泛应用。因此对骶骨解剖的了解尤为重要。正常骶骨翼前上方有一倾斜面,即骶骨翼斜坡,在这个部位,骶骨翼前方走行的是腰5神经根和髂血管。骶骨翼斜坡皮质是“非安全区”的后界,我们通过对骶骨的研究得出,S1椎体侧位前上方存在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非安全区”且面积较恒定。通过了解此区域,进一步计算出第一椎体横断面的面积,从而得出“非安全区”占S1椎体的比例,通过与髂骨皮质密度来对比可提高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的安全性,防止骶髂关节螺钉进入“非安全区”为临床医生提供简单、准确的判断方法,无需额外的技术要求,可有效防止因螺钉因靠上、靠前而穿出骶骨。

著录项

  • 作者

    杨毅鹏;

  •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学科 外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潘进社;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687.32;R323.46;
  • 关键词

    骶髂关节; 螺钉固定; 骶骨解剖; 非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