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果糖饮食对大鼠肝脏ChREBP、SREBP-1c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6h】

高果糖饮食对大鼠肝脏ChREBP、SREBP-1c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高果糖饮食喂养大鼠肝脏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protein,ChREBP)、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及其靶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高果糖饮食对大鼠肝脏脂质合成的影响。
  方法: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C)24只、高果糖饮食组(HF)24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热量组成:碳水化合物65.5%;蛋白24.2%;脂肪10.3%;高果糖组给予高果糖饮食,热量组成:碳水化合物77%(果糖34.5%)蛋白16%;脂肪7%。分别于喂养8周、16周末分批处死各组大鼠,留取血及肝脏组织标本。每组大鼠处死前禁食12小时过夜,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清醒状态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计算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lu)、葡萄糖输注率(GIR);测量大鼠体重及肝脏湿重,计算肝指数(肝重与体重的比值);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判断肝脂质沉积程度;并测定肝组织中甘油三酯含量,检测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及脂质合成酶类脂肪酸合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
  结果:(1)大鼠体重、肝指数、生化:
  ①8周、16周两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HF组大鼠肝指数较NC组明显升高(P<0.01);
  ②8周、16周HF组大鼠血清ALT、AST、TG及TC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1);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8周、16周HF组大鼠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lu)较NC组显著增加(P<0.01);
  (3)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及葡萄糖输注率(GIR):8周、16周HF组大鼠FBG、FINS较NC组明显升高(P<0.01),GIR较NC组明显降低(P<0.01);
  (4)游离脂肪酸(FFA):8周、16周HF组大鼠血清FFA水平较NC组显著增加(P<0.01);
  (5)肝脏甘油三酯(TG)水平:8周、16周HF组大鼠肝脏TG较NC组显著增加(P<0.01);
  (6)肝组织病理学检查:8周HF组大鼠肝细胞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及脂质沉积,16周HF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脂质沉积更为明显;
  (7)ChREBP、SREBP-1c、FAS、ACC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8周、16周HF组大鼠ChREBP、SREBP-1c、FAS、ACC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均较NC组显著增高(P<0.01),且16周较8周进一步增高(P<0.01)。
  结论:1.高果糖喂养导致大鼠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
  2.高果糖喂养导致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肝脏脂质沉积;
  3.高果糖喂养大鼠肝脏ChREBP、SREBP-1c及其靶基因FAS、ACC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并随时间延长,增加更明显,从而使肝脏脂质合成增加,促进肝脏脂质沉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