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与新生淋巴管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6h】

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与新生淋巴管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其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和淋巴道转移为主,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的预后。过去由于缺乏特异性淋巴管标记物,淋巴道转移的研究已严重滞后于血行转移的研究,对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机制更是知之甚少。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一些淋巴管生成因子及淋巴管内皮标记物的相继发现,有关新生淋巴管的研究已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热点。目前已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receptor-3,VEGFR-3)是一对重要的促淋巴管生长因子。本文通过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能为理解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机制以及探索结直肠癌的生物治疗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标本各5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20例,另取20例正常结肠或小肠粘膜组织标本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直肠癌、腺瘤及正常肠粘膜组织样本中VEGF-C、VEGFR-3蛋白的表达,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特异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计数样本中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50例新鲜结直肠癌及匹配的癌旁无瘤粘膜组织标本中VEGF-C和VEGFR-3 mRNA的含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VEGF-C、VEGFR-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均有表达,表达率分别为42%、44%,而在腺瘤组织及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结直肠癌样本中VEGF-C、VEGFR-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Dukes分期、肿瘤位置、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在VEGF-C、VEGFR-3蛋白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样本中的LVD明显高于蛋白阴性组(P<0.01);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均提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VEGF-C和VEGFR-3蛋白的高表达(P<0.01,P=0.016;P<0.01,P=0.041)。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相匹配的癌旁无瘤粘膜中VEGF-C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2.65±0.83与-2.45±0.72,VEGFR-3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2.92±1.15与-2.73±1.07,相同样本中二者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 mRNA和VEGFR-3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21)及肿瘤浸润深度(P=0.014)相关,而与其他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性别、TNM分期、Duke分期、肿瘤位置、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P<0.01)。
   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VEGFR-3在蛋白水平上的高表达与新生淋巴管的形成及发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新生淋巴管的产生可能是机体在转移前期某个特定基因调控的结果,肿瘤局部微转移灶的形成才是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本营”,新生淋巴管可作为结直肠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