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氯胺酮对7日龄S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
【6h】

氯胺酮对7日龄S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常用临床麻醉药氯胺酮对七日龄SD幼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氯胺酮注射后海马神经细胞中PKCγ、(ERK)1/2和Bcl-2的蛋白表达情况,在大脑快速发育时期给予氯胺酮,SD幼鼠成年后记忆行为能力上的缺失。
  方法:
  1.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7日龄SD大鼠96只(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后7天的SD幼鼠(P7),16.8±2.5mg,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c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 ml/kg,k1组腹腔注射氯胺酮25mg/kg,k2组腹腔注射氯胺酮50mg/kg,k3组腹腔注射氯胺酮75mg/kg,每日1次,连续3天,1.末次注射24h后各组随机选取5只腹腔注射4%戊巴比妥钠(25mg/Kg)麻醉,4%多聚甲醛灌注断头取脑,用TUNEL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2.c组,k1组,k2组,k3组随机取5只SD幼鼠断头取脑,用Western-blot法(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中PKCγ,ERK和Bcl-2的蛋白表达情况。3.c组,k1组,k2组,k3组SD幼鼠每组取14只饲养至60天的时候用Morris水迷宫测试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2.标本的采集处理及检测方法
  2.1 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
  c组,k1组,k2组,k3组,末次腹腔注射24h后各组选取5只腹腔注射4%戊巴比妥钠麻醉,固定在动物解剖台上,剪开胸腔,从心尖处插入圆头针,同时从右心耳处剪开心脏放血,幼鼠在同时间点先后灌注0.9%生理盐水200ml冲洗和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250ml固定。注射完毕后立即断头,把幼鼠大脑从头颅中取出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之后取出双侧海马,4%的多聚甲醛后固定,常规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腊,包埋,选取双侧海马互包平面行连续冠状切片,片厚4μm,CA1,CA2,CA3以及齿状回区连续切片备用。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
  2.2 Western-blot实验检测海马细胞蛋白表达情况c组,k1组,k2组,k3组末次腹腔注射24h后各组选取5只SD幼鼠断头取脑,把大脑放置在冰上分离海马组织,然后把海马放在缓冲液里放置在冰上磨成匀浆,离心机上4℃15000r/min离心30min,取上清。Western-blot实验检测在发育中SD大鼠反复使用氯胺酮后海马神经细胞中PKCγ,ERK和Bcl-2的表达情况。证实氯胺酮是否通过PKCγ-ERK信号通路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
  2.3 Morris水迷宫测试了解SD鼠远期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c组,k1组,k2组,k3组SD鼠饲养至60天的时候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了解SD鼠快速发育期时反复使用氯胺酮对远期学习记忆力影响,SD鼠训练5天,每天训练2次,SD鼠从下水时开始到找到平台的时间记录为潜伏期,中间游泳的过程记录为距离,这些被录像机记录在电脑上,每天测试的平均数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训练结束后,SD鼠被放在撤去平台的水迷宫中,这些SD鼠在水迷宫中游120s,同时记录穿越平台的潜伏期、穿越平台的次数以及穿越靶目标象限的率。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性检验后做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差不齐的组间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TUNEL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c组)比较,低剂量氯胺酮组(k1组)的凋亡细胞数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氯胺酮组(k3组)的凋亡细胞数则呈显著增加(P<0.05)。TUNEL染色后来记录各剂量组c组(对照组),k1组,k2组,k3组,海马区域CA1,CA2,CA3以及齿状回的凋亡细胞个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高剂量氯胺酮组(k3组)的CA1和齿状回区凋亡细胞个数(47.10±9.31 and39.40±9.82)/mm2远远高于对照组(25.70±5.75and27.30±5.37)/mm2(P<0.01)。
  2.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氯胺酮通过PKCγ-ERK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检测c组(对照组),k1组,k2组,k3组p-PKCγ,t-PKCγ,p-ERK1/2,t-ERK1/2 Bcl-2蛋白表达情况。k1组,k2组,k3组比c组(对照组),抑制PKCγ和ERK1/2的磷酸化和Bcl-2的表达,但是k1组,k2组,k3组相比c组,t-PKCγ和t-ERK蛋白表达水平没有变化。k2组,k3组与c组比较Bcl-2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k2组,k3组与c组比较p-ERK1/2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3.SD鼠饲养至60天时Morris水迷宫检测,c组,k1组,k2组,k3组通过Morris水迷宫5天的训练。在第4天和第5天高剂量氯胺酮组(k3组)在找寻隐藏平台潜伏期比对照组(c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第4天和第5天的训练过程中高剂量氯胺酮组(k3组)比对照组(c组)在找平台时的距离明显增长,差异显示有统计(P<0.01,P<0.01)。在120s探测试验中,k2组、k3组比c组在找平台时的潜伏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剂量氯胺酮组(k3组)穿越平台的次数远远少于对照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氯胺酮组(k3组)在靶象限时间远远少于对照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本实验通过连续三天反复给予7日龄SD鼠大剂量氯胺酮,成功制造出在快速发育期大剂量反复使用氯胺酮的实验动物模型。7日龄SD鼠大剂量反复使用氯胺酮,用TUNEL法检测出海马神经细胞的大量凋亡。高剂量氯胺酮通过PKCγ-ERK信号通路导致海马细胞的凋亡并且使成年后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永久缺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