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联合手术疗法对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联合手术疗法对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分组

2 治疗前检查项目

3 手术

4 治疗后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常规检查

3 黄斑中心凹厚度(CMT)

4 黄斑区视网膜功能

5 中心30°视野阈值

6 并发症情况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是临床上常见的易导致视力丧失的视网膜血管病。该疾病分为两型,即缺血型(也称完全阻塞型,出血型)和非缺血型(也称不完全阻塞型,淤滞型),相对于非缺血型CRVO,缺血型CRVO的患者持续性黄斑水肿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的发生率高,视力预后更差。如何有效的治疗缺血型CRVO,避免NVG的发生,改善患者视力是我们特别关注的话题。根据缺血型CRVO的临床特征,本研究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包括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Vitrectomy,PPV)、内界膜剥除术(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ILMPeeling)、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放射状视神经切开(RadialOpticNeurotomy,RON)及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IntravitrealTriamcinoloneAcetonide,IVTA)。
   目的:针对两组缺血型CRVO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评价RON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深入探讨联合疗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指导其在临床中更好的应用。
   方法:将符合缺血型CRVO的患者24例24只眼分为两组,RON组12例12只眼,非RON组12例12只眼。RON组采用的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Phaco)+人工晶体(IOL)植入、PPV、ILMPeeling、PRP、RON和IVTA4mg;非RON组采用的治疗方法为Phaco+IOL植入、PPV、ILMPeeling、PRP和IVTA4mg。治疗后随访大于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的主要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VisualAcuity,BCVA)、眼压、裂隙灯下眼前节及间接检眼镜下检查眼底,视网膜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中心30°视野阈值以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1、两组病例24只眼BCVA于治疗后第1、第3、第6个月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6个月BCVA与治疗前BCVA呈显著正相关性(r=0.601,P<0.01)。治疗后BCVA提高值与治疗前BCVA呈显著负相关性(r=-0.819,P<0.01)。RON组与非RON组治疗后BCVA提高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OCT示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治疗后第1、第3、第6个月平均CMT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CMT与相应时间的BCVA呈负相关性(r=-0.414,P<0.05),治疗后第1、第3、第6个月CMT均与相应时间的BCVA无相关性(r=0.161,P>0.05;r=0.253,P>0.05;r=0.271,P>0.05)。两组之间CMT降低值在治疗后第1、第3、第6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FFA示治疗后1、3个月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均缩短,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1、3个月视网膜循环时间均缩短,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RON组与非RON组治疗后的臂—视网膜循环时间的缩短值和视网膜循环时间的缩短值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24眼于治疗后1个月黄斑水肿、视盘水肿明显减轻,视网膜出血明显吸收。1眼于治疗后50天RON部位可见视网膜脉络膜吻合支。
   4、mfERG示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治疗后3个月检查黄斑区一环P1、N1波振幅密度,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环P1、N1波振幅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二环P1、N1波潜伏期在治疗后3个月虽有所缩短,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m-ERG中一环区治疗后3个月P1、N1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与相应时间BCVA无相关性(r=-0.043,P>0.05;r=0.407,P>0.05;r=0.151,P>0.05;r=-0.100,P>0.05)。二环区治疗后3个月P1、N1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与视力均无相关性(r=0.326,P>0.05;r=0.383,P>0.05;r=0.307,P>0.05;r=0.424,P>0.05)。
   5、黄斑区(中心10°)平均光敏感度、平均缺损于治疗后3个月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黄斑区平均光敏感度、平均缺损于治疗后3个月均与相应BCVA呈正相关(P<0.01)。RON组受检眼治疗后未发现RON相关的视野缺损。
   6、治疗后3眼发生高眼压(≥21mmHg),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后均降至正常。1眼发生虹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补充光凝后1周虹膜新生血管消退。
   结论:
   1、联合手术疗法对于缺血型CRVO患者的视力改善、黄斑水肿的消退,以及视网膜出血的吸收等疗效显著。
   2、RON组与非RON组在视力改善、黄斑水肿的消退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RON的临床疗效需大样本、长期随访观察。
   3、缺血型CRVO患者的视力预后取决于治疗前视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