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蛛网膜颗粒结构特点及其脑脊液转运意义的形态学观察
【6h】

蛛网膜颗粒结构特点及其脑脊液转运意义的形态学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人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和观察

结果

1 大鼠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光镜观察

2 大鼠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透射电镜观察

3 人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扫描电镜观察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蛛网膜颗粒或绒毛,是颅内脑膜形成的重要组织结构,在脑脊液回吸收及大分子物质和微粒子清除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颅内的各种病理状态下,蛛网膜颗粒可能会出现病理改变,从而导致其功能减退。
   本研究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和人蛛网膜颗粒的结构特点,明确脑脊液转运的主要途径,为某些临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形态学依据。
   方法:
   1.大鼠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光镜观察:大鼠左心室灌注4%多聚甲醛组织内固定后取材,浸泡固定,脱水,透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采集图片。
   2.大鼠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左心室灌注2%戊二醛组织内固定后取材,浸泡固定、修块,制备超薄切片,行透射电镜观察、拍照,加速电压80kV。
   3.人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扫描电镜观察:人尸标本上矢状窦切开,显示蛛网膜颗粒或绒毛,8%NAOH水溶液浸泡销蚀处理1周,蒸馏水充分清洗后,制备扫描电镜样品、观察、拍照,加速电压20kV。
   结果:
   1.大鼠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典型的蛛网膜颗粒或绒毛,呈指状或球形突入横窦腔内,蛛网膜颗粒或绒毛与横窦附着处较为纤细,常称之为颈部,其上部较宽大称为体部。蛛网膜颗粒或绒毛外表面,由一上皮细胞层构成,光镜下仔细观察,此细胞层与横窦内壁的内皮细胞相连续,蛛网膜颗粒或绒毛上皮细胞层的深面是纤维囊,纤维囊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核心称中央核,中央核为蛛网膜细胞和结缔组织纤维构成的网络,其内存在大量宽阔的孔洞和腔隙。腔隙的周围有各种细胞成分,包括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
   2.大鼠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其表面覆盖的上皮(内皮)细胞成梭形,细胞核区微微凸起,细胞的宽阔部位与狭窄部位镶嵌排列。除了一般细胞具有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外,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上皮(内皮)细胞表面,可见到伸向窦腔的胞质突起,突起的形状呈微绒毛状或细指状,较长的突起还有分枝,并与其它突起相吻合。在胞质突起中,还可以见到大量的囊泡样结构,大小不一,有较多的吞饮小泡,还有较大的空泡体。
   3.人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上矢状窦内,人的蛛网膜颗粒或绒毛,大部分成簇状出现,数目不等,形态多样。蛛网膜颗粒或绒毛与上矢状窦内壁的附着处也较为狭窄,被称为颈部,颈部的上端较膨大,称为体部。标本经NaOH化学销蚀处理后,蛛网膜颗粒或绒毛表面覆盖的上皮(内皮)细胞被销蚀掉,上皮下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的结缔组织网架清晰可见,这种胶原纤维网络支架结构疏松,存在大量宽阔的孔洞和腔隙。
   结论:
   1.大鼠和人的硬脑膜静脉窦(尤其是上矢状窦)内,存在大量蛛网膜颗粒或绒毛,分布特点为散在或成簇状;结构特点为表面覆盖一层上皮(或内皮),上皮下的胶原纤维网络间,存在大量宽阔的孔洞和腔隙。
   2.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分布和结构特点提示,其为脑脊液重要的回流和过滤装置,可允许大小分子物质通过,只有较大的颗粒物质和细胞成分被阻止进入血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