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右心耳结构特点及其与心房肽释放和转运关系的形态学观察
【6h】

大鼠右心耳结构特点及其与心房肽释放和转运关系的形态学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脏结构特点及其内分泌功能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研究指出,心肌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心房尿钠多肽简称心房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ANP);而且,在右心耳的心房肌细胞内,心房肽颗粒(ANP granules)数量最多。放射免疫分析表明,心包腔的心包液中含有心房肽,并且呈现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的含量变化。对于心包液中心房肽的来源和去向,尚缺乏形态学方面的证据;关于心房肽的释放形式和正常转运途径,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对大鼠右心耳组织标本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揭示右心耳的细微和超微结构特点,探讨右心耳心房肌与心房腔和心包腔的关系,为心房肽分泌颗粒的释放形式和正常转运途径,提供形态学方面的依据。
   方法:
   1.实验动物与取材: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0只,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深度麻醉下,处死动物后取右心耳,用于光镜和电镜组织样品的制备。
   2.光镜样品制备与观察:右心耳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a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光镜(light microscope,LM)观察;右心耳冰冻组织切片,行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L Pase)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和光镜观察。显示右心耳的细微组织结构,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的排列,以及右心耳内脉管系统的分布特点。
   3.透射电镜样品制备与观察:常规电镜样品制备,右心耳超薄组织切片,行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揭示右心耳组织的超微结构特点,观察心房颗粒分布特征;辨别心房肌细胞间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类型及结构特点。
   4.扫描电镜样品制备与观察:常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应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心外膜表面和心内膜腔面的结构特点;对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冷冻割断法制备的样品,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右心耳组织内部割断面的结构特点。
   结果:
   1.光镜观察显示:
   (1)在HE染色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上,心外膜由薄层结缔组织和外覆一层上皮(间皮)细胞构成,结缔组织随部位的不同厚薄不一,可见大量的血管和淋巴管。心外膜下方为心肌膜,可见环形和纵行排列的心肌(细胞)纤维互联成网,网孔中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心内膜位于最内层,由扁平的内皮细胞和心内膜下层的结缔组织构成。
   (2)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组织切片的光镜观察表明,右心耳的结构特点与HE染色切片相似,淋巴管呈现棕色5'-Nase阳性反应,管壁较薄,管腔较大而且不规则;血管则呈现蓝染ALP阳性反应,管壁较厚,管腔较小多呈圆形。
   2.透射电镜观察显示:
   (1)大鼠右心耳的心外膜上皮和心内膜内皮,均由扁平细胞构成;上皮细胞间的连接较松散,有许多短粗的指状突起即微绒毛,突向心包腔面和基底面。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较紧密,细胞上微绒毛短小而稀疏。上皮下和内皮下均为疏松的结缔组织,主要成分为规律排列的胶原纤维束,还可见成纤维细胞、神经、血管、淋巴管等。
   (2)在心房肌细胞的纵切面上,可见肌小节和许多线粒体:在肌细胞核的周围,可见高尔基复合体和大量的分泌颗粒;分泌颗粒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100~300nm;电子密度高,呈均质状,并有界膜包裹;在心房肌靠近组织间隙的细胞膜处,也分布有大量形态类似的的分泌颗粒;分泌颗粒被细胞膜和少量胞浆包裹形成乳头状突起,类似锯齿状结构,还可见到排空后的残留空泡。在心肌细胞间隙中,可见排出的由界膜包裹的心房颗粒,或被吞噬细胞携带。
   (3)右心耳心房肌之间的毛细血管为连续型,内皮较厚无窗孔,腔内常见红细胞。在心房肌细胞之间,还可观察到毛细淋巴管,其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较松散,属于重叠连接、嵌合连接、端端连接等开放性连接形式;毛细淋巴管的管壁较薄,管腔较大且不规则,腔内为均质样物质。在右心耳心房肌细胞外,于血管周隙、淋巴管周隙和结缔组织间隙内,常可见到形态大小与心肌细胞内极为相似的、完整的膜包分泌颗粒。
   3.扫描电镜观察显示:
   (1)大鼠心外膜表面被覆扁平上皮,上皮细胞为多边形,边缘呈波浪状互相嵌合,含核的部分略隆起;上皮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在相临细胞交界处,微绒毛较长、较多,尚存在上皮孔样结构。
   (2)心内膜表面较光滑,内皮细胞上微绒毛短小而稀疏:可见心最小静脉的开口,孔径约为10~20μm。
   (3)在右心耳冷冻割断面上,上皮下和内皮下的胶原纤维呈束状,交织形成网格状结构。
   结论:
   大鼠右心耳的细微和超微组织结构特点提示:(1)心房肌细胞心房肽分泌颗粒的释放形式,存在连同颗粒被膜的整体释放;(2)被释放入组织液中的分泌颗粒或心房肽,可进入毛细血管经心最小静脉直接到心房腔:亦可进入毛细淋巴管,随淋巴回流的途径转运;还可通过心外膜的上皮孔直接进入心包腔。
   鉴于机体器官结构与功能相互统一的关系,心包腔在心房肽转运中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