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职业性长期小剂量辐射对染色体的损伤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h】

职业性长期小剂量辐射对染色体的损伤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损伤的环境及个体因素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ATM基因多态性与职业性长期小剂量辐射导致的染色体损伤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损伤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职业性长期小剂量辐射对染色体损伤的环境及个体因素。
   目的:职业性长期小剂量辐射导致的染色体损伤效应受环境因素及个体因素的影响,接触射线的种类、接触时间、接触剂量属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性别差异和年龄等是导致染色体损伤的个体因素。本部分研究探讨影响因素与染色体损伤的相关性,为放射卫生防护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从事射线工作人员435例为研究对象,按所接触的射线种类分为X射线组210例;γ射线组190例;γ与β混合射线组35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人员150例为对照组。影响因素包括射线种类、年均受照剂量、累积受照剂量、性别、工龄和吸烟史。取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培养与畸变分析。
   结果:X射线组、γ射线组、γ+β混合射线组染色体细胞畸变率分别为0.22%、0.27%、0.5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γ与β混合射线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X和γ射线单独接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γ射线组的细胞畸变率高于X射线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射线引起的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类型中,断片(acentric fragment,ace)占其结构比的63.8%,说明职业性小剂量辐射造成的染色体损伤中以断片为主;双着丝(dicentric,dic)点占36.2%,而在非照射组中仅仅是偶然出现,说明双着丝点可能是机体受照的特异性指标。影响因素分析发现,20年工龄以上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为0.38%,明显高于20年以下工龄的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一定工龄范围内,随着累积受照剂量的增加,染色体畸变率也增加;而吸烟组畸变率为0.31%,与非吸烟组畸变率0.2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P<0.05);但不同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其细胞畸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6,P>0.05)。
   小结:
   1、职业性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畸变以断片为主要类型,双着丝点为次要类型,且双着丝点可能是机体的辐射特异性指标。
   2、混合接触γ与β射线比单纯接触X射线或γ射线的职业人群染色体损伤更为严重。
   3、吸烟可促进职业性小剂量辐射对染色体的损伤作用。
   4、工龄越长,累积受照剂量越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越高。
   第二部分:ATM基因多态性与职业性长期小剂量辐射导致的染色体损伤相关性。
   目的:通过对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基因(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gene,ATM)分型,探寻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与职业性放射损伤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了解放射性损伤的分子机制,即个体辐射敏感性的差异,为放射卫生防护提供高危人群筛查依据。
   方法:选择有染色体畸变的X、γ射线组的放射人员87名为SNPs的病例组,采用1∶1配对设计方案,同时选择与病例组同性别、同年龄组、年平均剂量当量相差≤1mSv(毫希,milli-sieverts,mSv)且无染色体畸变和血常规分析异常的射线人员为对照组。选择与DNA双链断裂修复相关的辐射敏感基因—ATM基因的三个SNPs位点——rs373759、rs189037、rs4988044,采用SnaPshot分型技术,即基于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singlenucleotide extension,SNE)原理的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rs189037位点存在G>A碱基转换型变异,染色体损伤组突变基因型GA/AA的基因型频率为81.6%,高于对照组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97,P<0.05; OR值为2.364,95%CI为1.136-4.919)。rs18903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病例组53.4%高于对照组4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44,P=0.086; OR值为0.691,95%CI为0.453-1.054),以上数据结果表明rs189037位点G→A的改变可能增加了机体对放射损伤的敏感性,此位点多态与放射导致的染色体损伤有关联。rs373759位点存在G>A基因转换型变异,损伤组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24,P>0.05)。其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损伤组为41.4%,高于对照组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72,P=0.379)。rs4988044位点存在T>C多态性,损伤组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P>0.05)。其等位基因C的基因型频率损伤组为8.6%,对照组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8,P=0.71)。结果未发现rs373759位点与rs4988044位点与辐射致染色体损伤有关。
   小结:
   1、ATM基因rs189037位点G>A碱基转换型变异,可能导致ATM基因转录或表达的变化,并因此与职业性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的个体敏感性相关联,即rs189037位点的GA/AA基因型的个体放射敏感性增加。
   2、未发现rs373759、rs4988044位点多态性与辐射致染色体损伤有关。
   3、提示ATM基因多态性是构成职业性射线接触人员辐射敏感性的分子基础,其基因多态性对辐射致染色体损伤存在影响,这对职业医学领域识别和筛检辐射高危人群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