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盐酸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钙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6h】

盐酸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钙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2 各检测指标变化情况

附图

附表

讨论

1 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规诊治

2 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进展

3 他汀类药物与血管内皮

4 盐酸曲美他嗪与血管内皮

5 联合用药的显著疗效及药物安全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浆ET-1、NO和hs-CRP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应用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自1988年发现内皮素(ET)以来,血管内皮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内皮功能损伤作为“内皮-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链的始动因子和载体,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原发性高血压者,血浆中血管内皮标志物水平发生变化,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成减少,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活性氧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水平升高,进而引起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因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并延缓内皮功能损伤也成为当前高血压治疗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已有许多研究显示他汀类可以通过动员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提升NO水平、降低ET及hs-CRP浓度等间接影响内皮舒张功能,且该作用独立于调脂之外,他汀类也已被视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之一。盐酸曲美他嗪为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心肌代谢药物,有相关研究表明,曲美他嗪除了具有保存缺血细胞内的能量代谢、防止细胞内ATP水平下降、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等功能外,也可导致血浆NO升高、ET-1下降、血流介导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增强,从而起到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但盐酸曲美他嗪作为主要药物应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报道甚少。至于他汀类调脂药物联合盐酸曲美他嗪与单独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比较能否更早更好更显著的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相关血浆标志物用药前后的水平变化来观察盐酸曲美他嗪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3年01月-2013年08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包括住院及门诊)的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均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治疗。入选标准:选取原发性高血压1、2级的患者。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心绞痛、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及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史;病人依从性差,未按规定用药或不能定期回访;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及安全性判断者。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晚;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晚加盐酸曲美他嗪(万爽力,法国施维雅药厂)60mg/日。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治疗期间保持用药前的饮食与生活习惯。所有入选病人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分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ET-1、hs-CRP、血清NO、血脂及肝肾功能等指标。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分别测定血压值。两组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比较。
  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吸烟率、饮酒率、家族史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2.各检测指标变化情况
  2.1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ET-1、hs-CRP、NO、血脂、肝肾功能及血压值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
  2.2.1 ALT在治疗前后两组的浓度(U/L)分别为:
  A组:治疗前26.26±7.34,治疗4周时28.95±7.83; B组:治疗前27.01±6.88,治疗4周时28.02±9.09。两组患者治疗后ALT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间ALT浓度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2 Scr在治疗前后两组的浓度(umol/L)分别为:
  A组:治疗前72.91±13.88,治疗4周时71.21±14.60; B组:治疗前73.22±14.59,治疗4周时74.21±14.20。两组患者治疗后Scr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间Scr浓度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压值(mmHg)分别为:A组治疗前SBP153.87±8.43 DBP96.57±6.12,治疗4周时 SBP140.57±8.11 DBP86.37±6.0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BP与DBP均有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治疗前SBP153.93±9.24 DBP96.97±6.55,治疗4周时SBP141.33±8.66 DBP87.30±5.86,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BP与DBP均有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间血压值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TC浓度(mmol/L)分别为:A组治疗前4.39±1.26,治疗4周时3.52±1.00,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下降显著(P<0.05);B组治疗前4.28±1.30,治疗4周时3.45±1.08,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下降显著(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间TC浓度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前后两组的LDL-C浓度(mmol/L)分别为:A组治疗前1.86±1.12,治疗4周时1.54±0.94,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DL-C下降显著(P<0.05);B组治疗前2.01±1.05,治疗4周时1.61±0.77,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DL-C下降显著(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间LDL-C浓度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5 药物的临床疗效方面
  2.5.1 ET-1变化情况组内比较:ET-1在治疗前后两组的浓度(ng/L)分别为:A组治疗前68.23±6.71,治疗4周时62.90±5.88,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T-1浓度下降(P<0.05); B组治疗前70.64±6.13,治疗4周时61.48±6.2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T-1浓度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T-1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ET-1在两组治疗前后的降幅(△d)分别为:A组△da=5.32±0.83,B组△db=7.48±0.58,两组ET-1浓度降低幅度比较,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2 hs-CRP变化情况组内比较:hs-CRP在治疗前后两组的浓度(mg/L)分别为:A组治疗前2.91±1.69,治疗4周时2.46±1.4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s-CRP浓度下降(P<0.05); B组治疗前3.01±1.48,治疗4周时2.37±1.19,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s-CRP浓度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hs-CRP在两组治疗前后的降幅(△d)分别为:A组△da=0.45±0.27,B组△db=0.64±0.29,两组hs-CRP浓度降低幅度比较,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3 NO变化情况组内比较:NO在治疗前后两组的浓度(umol/L)分别为:A组治疗前52.28±5.45,治疗4周时57.26±5.9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O浓度上升(P<0.05); B组治疗前51.92±5.30,治疗4周时58.26±5.73,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O浓度上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O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NO在两组治疗前后的增幅(△d)分别为:A组△da=4.99±3.89,B组△db=6.34±4.59,两组NO浓度增高幅度比较,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原发性高血压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可使hs-CRP、ET-1降低,NO升高,表明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
  2.原发性高血压者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与盐酸曲美他嗪使hs-CRP、ET-1降低及NO升高幅度更显著,表明加用盐酸曲美他嗪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
  3.加用盐酸曲美他嗪并不增加患者的肝肾毒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